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inswanger病的智能研究彭蓉,袁光固,王晋川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临床应用,Binswanger病(BD)报导越来越多,但对BD神经心理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A...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采用Low Shear-30流变测定仪,据Huang氏方程,用改良法测定了9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全血触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血栓形成三种疾病中,血液的屈服应力,粘度的非牛顿分量,表观粘度(2.37s~(-1)),结构参数平衡值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压积,粘度的牛顿分量,红细胞叠连解聚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变化不明显。在相同年龄范围内,比较这三种疾病间的触变参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在脑血栓形成以前,脑动脉硬化和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已有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生过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非是触发因素,可能是辅助、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23.
采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方法,观察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的钙激活钾通道(KCa)特征及胞内不同游离钙水平对通道开放动力学的调节。结果显示: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的KCa以大电导活动占优势,胞内游离钙为10-8mol/L时,通道几乎不开放,在10-6mol/L时达最大激活。由此表明神经元上KCa通道开放概率明显依赖于胞浆中钙离子和膜电位,KCa对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极为敏感。钾通道的开放剂可能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张标  袁光固 《四川医学》1999,20(2):156-157
探讨增龄性脑皮质萎缩的临床意义和对老年人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对57名脑皮质萎缩和37名脑CT正常的老年人进行记忆能力的评定和比较。结果:各分测验成绩皮质萎缩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个分测验、记忆商及三种记忆能力的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记忆损害可能是增龄性脑皮质萎缩神经心理障碍的重要表现。且这种记忆损害有别于大多数老年人的与年龄相关的记忆减退(AAMl),其发生机理可能主要与影响了颞顶叶和海马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5.
杜贤兰  袁光固 《四川医学》1999,20(3):277-277
特发性震颤(ET)约50%有家族遗传史〔1〕。饮酒及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症状,BiaryN〔2〕报道用钙拮抗剂(氟桂嗪)治疗15例ET患者,有效率达86%。我们用尼达尔治疗8例ET,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30~68...  相似文献   
26.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及DNA测序等技术,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19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87名正常对照parkin基因-258T/G及IVS3-20T/C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各多态性在PD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PD的可能关系。结果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PD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vs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25,OR=1.45,95%CI:1.04~1.86);进一步将PD组按发病年龄分层发现,只有50岁以上发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1,OR=1.57,95%CI:1.08~2.06);同样,与对照组(69.51%)相比,PD组TG GG基因型频率(78.79%)亦增加,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5,OR=1.63,95%CI0.88~2.38);PD组不同基因型组间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比TT或TG基因型的发病晚近5年左右。parkin基因IVS3-20T/C多态性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该实验未发现TT基因型。结论核心启动子区-258T/G多态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四川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PD发生的风险,尤其是50岁以后的发病风险;四川地区汉族人群IVS3-20T/C位点,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无TT基因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多巴胺D4受体第3外显子48 bp可变重复序列(DRD4 exonⅢ48bpVNTR)多态性是否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ic)存在关联.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Tourette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遗传研究定式检查提纲>收集病史,运用核心家系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对122个核心家系进行关联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将122个核心家系分为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组[合并ADHD的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和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CT),共40例,TS&ADHD]和抽动障碍组[TS和CT,共82例,TS&CT]两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等技术,进行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的TDT分析.结果在这一多态性位点存在5个等位基因,分别为DRD4 exonⅢ48 bp的2~6个重复等位基因.总体上没有发现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存在传递不平衡(χ2=7.44,P=0.12),进一步对不伴ADHD的抽动障碍组进行的TDT分析也没有发现存在这一位点的传递不平衡(χ2=3.38,P=0.50);而在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组中发现,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在总体上存在传递不平衡(χ2=11.74,P=0.02),进一步对单个等位基因的TDT分析显示,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的5个重复和6个重复等位基因(长重复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χ2=10.57,P=0.032,χ2=6.13,P=0.01).结论 DRD4 exonⅢ48 bpVNTR长重复等位基因与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存在关联,DRD4 exonⅢ48 bpVNTR长重复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Svate-Ⅲ对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上钙激活钾通道作用。方法 采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结果 Svate-Ⅲ在胞外可使钙激活钾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开放时程延长,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 Svate-Ⅲ可激活钙激活钾通道,可能对神经元有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枕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65例枕神经痛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预先制订的诊断标准及观察表,对成都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枕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记录,病情判定采用患者自评101点数字评分法(NRS),医生评估采用六点行为疼痛测定法(BRS)。自评和医评在治疗前进行1次,以后每周进行1次,观察治疗3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其中以枕大神经痛占绝大多数(92.7%),男女比为0.6:1,年龄发病高峰40~70岁(58.8%),职业以工、农及文职人员占多数为72.1%,冬春发病为高峰,分别为60.9%和22.4%,无明显诱因者为73.3%,病情1周内缓解者为54.7%,2周内缓解79.5%,其余在三四周内缓解。结论:枕神经特殊的解剖特点与包裹它的结缔组织悬浮网结构是其发病的基础,颈椎病、颈部肌肉慢性劳损及刨伤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天气寒冷,劳累及职业等因素。  相似文献   
30.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此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异常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