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炎症反应平衡失调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目前临床上容易获得的可以比较确切的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2].  相似文献   
22.
老年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老年MOD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老年MODS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NF-α、IL-1β、IL-6升高的峰值较IL-10早,死亡组血清IL-10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的异常释放参与了老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时机以纠正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今后的救治方向.  相似文献   
23.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初步判断其对临床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确诊的2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行HVHF治疗24h。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18和24h分别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全身氧合指数,每4h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需要量的变化,用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和28d死亡率评价临床预后。结果22例老年患者均完成HVHF治疗全过程,未发现相关不良的耐受副反应;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7·27±4·94、25·14±5·70(P<0·01,95%CI1·46~2·81),治疗前、后MODS评分分别为15·14±3·08、13·64±3·35,(P<0·01,95%CI1·17~1·83),28d时生存11例,病死率50%;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I、SVRI及全身氧合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在12h时改善更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多巴胺需要量的下降(P<0·01)。结论HVHF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氧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免疫调理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A组为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B组为给予谷氨酰胺组;C组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组。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 HLA—DR)比例的变化。结果与A、B组比较,C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IgG的水平均进一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一步增加,CD3、CD4、CD4/CD8及CD14 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CRP明显下降(P均〈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均进一步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生存率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促进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麻痹状态,下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方法:以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5例老年人(正常组),35例有单发房性早搏者(房早组)及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房晚电位(包括滤波后P波时限,P波终末20 ms、30 ms、40 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滤波后P波时限: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延长(P<0.01),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20 ms电压均方根值:正常组为(5.89±2.07)μV,房早组为(5.03±2.04)μV,房颤组为(3.96±1.80)μV,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30 ms电压均方根值:较之正常组、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房早组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26.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人群患病率为l%~3%,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0%。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长期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变异(SVV)指导机械通气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005年5月-2008年8月在浙江医院ICU住院的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SVV组.CVP组治疗目标为CVP≥12mmHg;SVV组根据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变化给予液体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入选时的APACHE Ⅱ、SOFA、MODS评分、24h总输液量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记录液体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水平;记录SW组患者液体治疗前后的心排指数(C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数(EVLWI)及SVV等参数;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28d死亡率.结果 SVV组2例患者在入组后因并发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被剔除,两组入选时的各种指标及28d死亡率(CVP组47.6%,SVV组31.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VP组治疗后HR、MAP、CVP值明显增加(PKO.05或P0.05);SVV组治疗后ScvO2、MAP、CVP明显增加(P<0.01),但H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SW组的血浆BNP水平[256.0(78.0~510.0)pg/ml]低于CVP组[437.0(279.5~1 055.0)pg/ml,P=0.034)].亚组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SVV组液体治疗后SVV值下降,CI、ITBVI、EVLW增加(P<0.05或P<0.01).SVRI无明显变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液体治疗前SVV值与心排指数变化值(△CI)显著相关(r=0.624,P=0.040),CVP与△C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SVV指导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对液体治疗较传统指标CVP更安全、有效,SVV可作为机械通气状态的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时心脏对液体反应性的预测指标来优化液体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左西孟旦治疗32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32例≥75岁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6例)和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16例),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予左西孟旦负荷剂量6 μg/kg,随后以0.1 μg· kg-1·min-1维...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脏上皮/内皮间充质转化(EMT/EndMT)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16)和心肌炎组(n=24)。2组小鼠每周1次分别腹腔注射无病毒培养液或柯萨奇病毒B3(CVB3);于第7d后随机处死2组小鼠各8只,30d后处死其余存活小鼠。以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心脏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检测血清胶原前肽的含量变化,以实时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心脏中EMT/EndMT蛋白组包括启动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Wnt1、转录因子Twist1、上皮细胞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内皮细胞表面标志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间充质蛋白如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出现EMT/EndMT现象,其特征为VE-cadherin和E-cadherin丢失,FSP-1和α-SMA表达上调,启动因子TGF-β1和Wnt1表达增高,转录因子Twist1表达增加,胶原合成增多;慢性期未发现上皮/内皮细胞表型丢失,间充质标志蛋白仍表达上调,胶原合成增多,TGF-β1、Twist1和Wnt1表达依然增加。结论:EMT/EndMT参与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慢性期未发现EMT/EndMT参与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入选的319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第1、3、5、7天的PCT,分别计算第3、5、7天PCT清除率。根据28d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两组患者PCT及PCT清除率的差别,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包括不同时点PCT、PCT清除率及入组第1天的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等多项临床指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死亡组相比,生存组第1、3、5、7天PCT水平较低而第3、5、7天PCT清除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应用第7天PCT清除率对预后的准确性较好,AUC为0.757;第7天PCT清除率是导致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第7天PCT清除率是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