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或肺静脉前庭治疗心房颤动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合称为大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2.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可引起心房电生理功能的改变 :动作电位时程 (APD)及有效不应期 (ERP)缩短、APD及ERP的频率适应性降低、不应期离散度增加等特征性改变即心房重构 ,这些改变又促进AF的发生和自我维持。这种AF及其引起的心房电生理重构的因果关系被称为“AF诱发AF”。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揭示了心房快速搏动诱导重构的AF促进作用是由离子通道功能改变所介导的。当今许多新的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如离子通道高密度定位图、膜片钳技术、分子克…  相似文献   
123.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平均随访1.8(1~4)年,110例(84.6%)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01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术后6个月,LAd由术前(38.6±3.3)mm缩小为(33.7±2.6)mm(P<0.05),A峰由术前(0.68±0.15)m/s升高至(0.76±0.19)m/s(P<0.05).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心悸、心动过速、活动受限症状减轻(P<0.05),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无明显变化(P>0.05).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组和总体改变一致,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P<0.05),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没有变化.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伴左心房缩小和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得益于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4.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重塑及缬沙坦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塑机制并探讨缬沙坦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经典两步酶解法分离单个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法记录离子电流,并分别观察缬沙坦(10 μmol/L)对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窦律)组心房肌细胞各离子电流的影响. 结果 (1)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密度降低(P<0.001),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密度降低(P<0.001),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在超极化状态密度增加(P<0.05).两组超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ur)和快速内向钠电流(INa)差异无显著性.(2) 缬沙坦灌流前后两组心房肌细胞各离子电流自身前后对比以10 μmol/L缬沙坦灌流后,房颤组心房肌细胞INa密度峰值减少65.68%(P<0.001),膜电位+50 mV时IKur密度减少30.70%(P<0.05),膜电位-120 mV时IK1密度减少23.32% (P<0.05);窦律组心房肌细胞仅INa密度峰值减少59.49%(P<0.001),IKur和IK1无显著改变.缬沙坦对房颤和窦律组心房肌细胞Ito1及ICa-L无显著影响. 结论心房肌细胞ICa-L、Ito1密度降低而超极化状态时IK1密度增加,是房颤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塑的重要离子基础;缬沙坦对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电流表现出异于窦律患者的作用,可能有利于改善房颤导致的心房电重塑.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家族史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危险分层中的地位.方法 根据1994年ARVC诊断标准,纳入34例ARVC先证者,男性2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8±15)岁.对其家族成员行临床筛查,项目包括:(1)心电图V1~V3导联QRS≥110 ms、V1~V3导联S波升支≥55 ms、Epsilon波、T波倒置(V1~V3导联倒置)、(V1+V2+V3)/(V4+V5+V6)QRS≥1.2、V1~V3导联与V6导联QRS差值≥25 ms,QRS离散度≥40 ms,QT离散度≥65 ms;(2)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00个/24 h或室性心动过速(VT);(3)超声心动图记录双心房、双心室及右心室流出道、流人道内径大小.比较ARVC家族史和上述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分类变量用Fisher检验,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例ARVC先证者中55个家族成员接受评估,男性28例(6例诊断ARVC)、女性27例(3例诊断ARVC),平均年龄(35±16)岁.8例先证者有家庭成员受累,其中5例有左束支阻滞形室性心动过速(LBBB-VT,63%);26例先证者家庭成员无受累,其中20例有LBBB-VT(77%),P=0.649.家族史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筹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族史并不能反映ARVC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评估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应用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Carto 3版本7, 简称V7系统)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传统高密度标测技术(Carto 3版本6, 简称V6系统)指导下的房速病例。病例入选标准:心房解剖建模完整;房速标测每个心腔≥1 000个激活点, 填充阈值≤15 mm, 单个心腔内标测区域完整。分别由2名电生理专业人士独立通过V7系统回顾激动图, 记录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解读与传统高密度标测的房速机制是否一致, 并对差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连续纳入传统高密度标测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房速患者101例, 共131份房速激动标测图, 符合入选标准的118份。V7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现, 112份(94.9%, 112/118)对于房速机制的解读与V6系统一致, 6份(5.1%, 6/118)不一致。无心脏手术史的房速机制两者解读的一致性高(100.0%, 19/19)。心脏外科术后和/或导管消融术后瘢痕相关房速激动标测图共99份, 93份(93.9%, ...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和钙瞬变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8周后,复制充血性HF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缬沙坦治疗组与HF对照组,分别用缬沙坦和安慰剂治疗,另设假手术组。治疗12周后,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用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单个细胞的收缩功能和钙瞬变。结果:①HF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左室最大收缩压(LVSP)血压和左室内压的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小于假手术组(P<0.05、P<0.05和P<0.01);而缬沙坦治疗组LVSP和±dp/dtmax明显高于HF对照组(P<0.05和P<0.01),LVEDP明显小于HF对照组(P<0.01)。②HF对照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最大舒张长度均大于假手术组(P<0.01),缩短分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经缬沙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③HF对照组心肌细胞的钙瞬变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舒张末期钙浓度明显升高(P<0.05),钙浓度下降时间明显减慢(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充血性HF的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可能与改善HF心肌细胞钙调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心房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31例慢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3.45±1.4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消融术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超声指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非复发组消融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38.73±3.77)mmvs.(41.86±4.73)mm,P0.01],左心房上下径较术前减小[(58.03±4.31)mmvs.(61.70±3.80)mm,P0.01],左心房左右径较术前减小[(43.93±6.06)mmvs.(46.08±6.62)mm,P0.01],左心房最大容积较术前减小[(75.78±22.27)mLvs.(83.18±24.29)mL,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5.85±4.98)mmvs.(48.26±5.36)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28.74±4.27)mmvs.(31.44±5.3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68.03%±4.58%vs.62.75%±7.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窦律能使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逆向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建立新生化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HPL C谱法 :Shim - Pack CL C- ODS柱 ,以甲醇 -乙腈 - 1%冰醋酸溶液 (1∶ 1∶ 7)为流动相 ,测定了新生化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以 C1 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 ,甲醇 -乙腈 - 1%冰醋酸溶液 (1∶ 1∶ 7)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2 2 nm。结果 阿魏酸在 0 .0 495~0 .44 5 8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6 (n=5 )。平均回收率为 99.1 (n=5 ) ,RSD =0 .8。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于该制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0.
薄层扫描法测定晕复静片中土的宁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