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关节镜在单关节滑膜炎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1986年8月~1994年6月,我院对32例原因不明,保守治疗无效的单关节滑膜炎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滑膜切除术。镜检结果结合滑膜病理和各项实验室检查,12例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关节结核,3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慢性化脓性关节炎,11例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滑膜切除术后平均随访2年8个月,疗效优者17例(53.1%),良8例(25%),可4例(12.5%),差3例(9.4%)。作者认为关节镜检查结合滑膜活检可显著提高滑膜炎的病因诊断率,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对多种滑膜炎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很少,不失为慢性滑膜炎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者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2.
目的探讨高凝血状态患者人群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应用方式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92例使用不同止血带应用方式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血浆D-二聚体>1 000 μg/L(酶联免疫荧光法),随机分为半程止血带组(n=46)和全程止血带组(n=46),半程止血带组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全程止血带组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并发症情况,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手术时间和引流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半程止血带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丢失量、疼痛评分、肢体肿胀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程止血带组(t=-7.432、-15.72、-2.205、-2.746、-3.070、-5.525,P<0.05),半程止血带组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全程止血带组(t=8.098,t=2.290,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6,t=-0.329,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 结论高凝血状态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止血效果优于全程止血带,止血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组。  相似文献   
323.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关节镜手术118例于手术结束时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术后第4天抽出关节积液,再注入透明质酸钠2ml;1次/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注射一二个疗程。观察患关节疼痛(休息及运动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6个项目综合评分。与同期手术未用药的58例进行比较。结果:用药组术后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未用药组。结论:透明质酸钠在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保护剂和生物止痛剂,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24.
背景目前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结构、材料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因此,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相应脊柱节段的应力传导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三组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以健康人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家属志愿捐献)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有关正常椎间盘、人工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三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高度为10.00 mm,横截面积1 300.00 mm2,髓核横截面积495.80 mm2;髓核摘除模型,将髓核内压取值为零;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小关节高度10.53mm,宽度13.37mm,关节面面积135.00mm2.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上述三种椎间盘的运动节段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小关节应力大小的比较.结果髓核摘除组小关节的上边缘部、后中部、下边缘部和前中部在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状态应力最大,人工腰椎间盘组的小关节的应力比正常椎间盘高,但明显小于髓核摘除组,但正中部在旋转状态下,人工腰椎间盘小关节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与髓核摘除组相比可降低小关节的应力,但仍高于正常的腰椎间盘组;人工腰椎间盘组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腰椎间盘组和髓核摘除术后组,由此可见,目前的人工腰椎间盘具有腰椎间盘大部分的力学功能,与真正的腰椎间盘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325.
目的: 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其能用于骨关节炎诊断、治疗或发病机制研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4例)与健康志愿者血清(4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蛋白。结果: 成功建立了骨关节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其中5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3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得到α2-巨球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与双向荧光胶内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联合质谱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2-巨球蛋白可作为骨关节炎潜在的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研究,为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四隧道法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6月实施的双股双隧道PCL重建术43例。采用胫骨导向器,使胫骨隧道与胫骨的角度控制在50°~55°;胫骨侧的骨髓道入口位于胫骨前内侧取腱切口内,出口在胫骨平台后缘中心偏外侧,平台以下10mm的原PCL止点处。外上隧道出口为前外束,内下隧道为后内侧束,两隧道出口均在PCL止点范围内,其间约有3~5 mm的骨桥间隔。股骨骨道采用Inside-out技术:由外侧关节镜入口放入PCL上止点定位器;股骨隧道位于原PCL附着区,前外侧束隧道位于股骨髁间窝内髁外侧壁前上1∶30(右膝)或10∶30(左膝),距关节软骨边缘约7 mm位置;后内侧束隧道位于3∶30(右膝)或8∶30(左膝),距关节软骨10 mm位置。术中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残端,并同时治疗修复合并损伤。移植物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43病例随访18~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后抽屉试验:阴性39例,+阳性2例,++阳性2例。Lysholm评分:术前(48.4±6.8)分,术后(92.7±5.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85,P<0.05)。Tegner活动评分:术前(3.3±1.3)分,术后(6.7±0.9)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8.55,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四隧道重建PCL术能达到解剖重建的目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