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因多态性和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最终仍需人工关节置换术,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其共同特征都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机体对坏死区具有自然的修复能力,当新生骨细胞随新生血管向坏死区生长并形成新骨的同时,坏死骨小梁将被逐步吸收。在此过程中骨的力学性能明显减弱,正常负重即可致股骨头塌陷变形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同时出现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治疗ANFH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5~64岁,平均35.3岁。左侧9例,右侧12例。按照AO/ASIF分类:C1型6例,C2型10例,C3型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1例随访8~38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伤口换药3周而愈;桡神经牵拉损伤1例,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0.9%。[结论]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粉碎程度及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度、有效复位及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 ACL)断裂对半月板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组收治的373例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损伤不同时段分为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及慢性期组,分析半月板损伤的位置、类型分布情况及与损伤不同时段的关系。结果 ACL断裂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00例,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64例,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73例。不同组的损伤类型以纵行撕裂最多,其次为水平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随病程增加,急性期为30.7%,亚慢性期增为51.9%,慢性期则增为89.8%。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与病程无明显关系。半月板损伤的复杂程度随病程增加。结论 ACL断裂可并发半月板损害,所致的关节不稳可继发半月板损伤。胫骨过度内旋及向前半脱位是造成ACL断裂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髌骨关节面骨软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所有骨骼损伤的1%[1],骨折按分类常见有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2].关节面骨软骨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是上述四种类型之外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多见于青少年.由于该类骨折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3],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导致不可逆性髌股骨性关节炎,对青少年影响巨大.本文就我院近十余年来诊治该类患者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指标进行评估,评价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2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岁。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食欲、睡眠、不良情绪、体力状况以及神经脊髓功能等指标进行前瞻性观察、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颈椎转移瘤3例,胸椎转移瘤12例,腰椎转移瘤8例。除1例术后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食欲、睡眠质量、不良情绪、神经功能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以疼痛改善最为显著,体力状况也于术后1个月、3个月较术前改善。术后患者平均生存期8.7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27%。【结论】外科治疗能显著改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能够耐受手术、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转移瘤椎体切除重建的外科干预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物型硬脑膜原位植入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原位植入后的转归过程和演变趋势。方法杂种犬12只分为4组,每组各3只。用冠昊公司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实施外科手术替换动物的原位硬脑膜,主要观察替换后3、6、9、12个月不同时期的新生硬脑膜组织形成及演变过程。结果生物型人工硬脑膜按预期的设计思路显示了植入后的中远期转归过程,植入物内可见自体新生纤维组织逐步建立,形成由原植入物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活体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呈现新生组织逐步增加,最终替代残留植入物的趋势。经历1 年的缓慢降解,植入材料的残留部分仍然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形态,并与周围新生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 使“过渡态结构”在整个转归过程中始终能保持其基本的机械性能。结论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硬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退变)的一些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36例37个膝关节及关节置换术患者4例4个膝关节,共41个膝关节.术前1周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大体标本肉眼所见结果对比.对超声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4处病灶,超声诊断真阳性病灶87处,假阳性病灶8处,假阴性病灶47处,真阴性病灶92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9%、92.0%、76.5%.超声对软骨退变的分期与关节镜分期相关(r=0.703,P<0.01),但有59处病灶(59/234,25.2%)两者分期不符.影响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1)病变部位,(2)病变程度,(3)临床治疗过程,(4)一些与超声成像原理有关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结论 超声检测膝关节软骨退变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多.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声像图,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PLLA-b-PCL)复合骨髓基质源性软骨细胞修复犬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纳米PLLA-b-PCL支架/骨髓基质源性软骨细胞复合物植入犬膝关节软骨缺损,其为实验组;另一组膝关节造成缺损后旷置,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周,24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12周、24周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均表明实验组得到较好修复,而对照组缺损未修复。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软骨细胞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纳米PLLA-b-PCL在新生软骨形成的同时,逐渐降解吸收,是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适宜支架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次临床上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B超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B超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2%,假阳性率为5.7%,假阴性率为8%,结论:B超是一种廉价,简便,有效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无创检查方法,对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种类的术前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检查者的经验和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和类型是影响B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2004/200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治疗34例患者,固定前采用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钉角度和直径,固定中椎弓根钉入点为横突尖,进钉方向为平均向头侧倾斜10°~ 20°、与中线成角30°~40°,顺椎弓根外侧皮质进入椎体,固定后CT加密扫描观察螺钉周围的皮质骨是否完整、是否靠近节段血管、是否穿透皮质骨,评价置入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4例患者共置入160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CT加密扫描和X射线片观察到148枚(92.5% )螺钉置入准确,12枚(7.5%)螺钉发生错置。实验结果表明,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与椎弓根内固定相比,具有更宽的置入宽度,更长的螺钉长度,以及更大的内聚角度,具有安全可靠、简单实用等优点,并具有生物力学优越性,是胸椎后路内固定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