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16岁,因摔伤致左肱骨外科颈骨折而急诊在某医院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3d后因左肩部外侧剧烈疼痛、尿少且呈茶色而来我院就医。查体:体温38℃,脉搏132/min,呼吸20/min,血压0,神清,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尿呈茶色,左肩部高度肿胀,皮肤变硬,肩前皮肤溃疡,有夹板压痕,肩关节前屈及外展活动受限,左肽、尺动脉及挠动脉搏动存在,左卜肢感觉无障碍,左肘以下请关节运动均正常。白细胞32·0X10VL,中性0.gi。尿常规:蛋白fi,未见红细胞,尿肌红蛋白阳性;血钾7.7mmol/L,尿素氮42.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0mmol…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 ,在X线监测下施行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法治疗。结果 随访 6~ 16个月 ,全部获得愈合 ,无并发症。结论 齿状突骨折应用螺钉内固定 ,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43.
同种骨基质明胶修复桡骨大块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4.
多发伤中股骨干骨折的一期扩髓髓内钉固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股骨干骨折一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是否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1)年龄为14~65岁;(2)多发伤,且ISS>16;(3)住院时间不少于48h;(4)病史中无明显影响全身状况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等;(5)有股骨干骨折,且进行了扩髓髓内钉手术,不包含外固定支架或钢板、牵引及石膏固定和非扩髓髓内钉固定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92例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划分为两组,A组为≤24h手术者(一期扩髓组,76例),B组为>24h手术者(116例),将两组间合并伤情况、ISS、住院时间、ICU时间、并发症、死亡率及合并休克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股骨开放伤发生率(A组56.6%,B组34.5%,χ2=7.545,P<0.001)、合并休克率(A组48.7%,B组31.0%,χ2=6.078,P<0.001)及住院时间[A组(16.1±6.5)d,B组(29.3±9.3)d,t=10.766,P<0.001]差异有显著性,而在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患者中,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对股骨干骨折行一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5.
<正>根据2003年的上海市抽样调查资料,上海的流动人口达到498.8万人,到2008年增加至642.0万人~([1])。流动人口一般以打工者居多,由于他们生活水平低下,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产妇,对围生产期保健知识欠缺,产后复查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产妇健康状况~([2])。电话随访可提高产妇对医嘱的依从性,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按时产后复查,从而提高产妇健康水平,降低产后并发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创伤诱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对56例由创伤诱发的颈椎OPL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表现.其中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44例,并按JOA评分标准判断其术后改善率.结果 48例(85.7%)在创伤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44例(78.6%)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35例(62.5%)MRI信号改变.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62.1%;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52.3%;脊髓信号发生改变的35例,平均改善率为42%.4例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创伤是诱发颈椎OPLL发病的重要原因,该病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手术治疗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测量兔颈2椎管解剖学数据并建立急性后侧颈髓压迫模型,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8只日本大耳兔做第2颈椎解剖学研究,测量颈2椎管矢状径、后壁和棘突后缘的距离。将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无菌条件下显露颈2棘突,各组拧进椎管内螺钉0mm(A组)、1.0mm(B组)、1.5 mm(C组)、2.0mm(D组),致脊髓急性压迫,观察其不同受压程度下影像学、改良Tralov运动评分、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B、C、D组椎管侵占率分别为(23.21±0.02)%、(33.61±0.01)%、(46.57±0.02)%。病理学显示:压迫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术中颈髓施压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示:B、C、D组脊髓损伤兔分别为1、5、8只,脊髓损伤样本量与压迫程度呈现同趋相关。Tralov评分中脊髓损伤兔均有行走缓慢、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D组最为严重。结论本实验中建立兔急性颈髓压迫模型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0.
邻近躯干与颅底部战、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治疗较困难。1979年以来,我们对118例病人,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8例、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脉瘤22例,采用了血管内治疗:①可脱性球囊栓塞64例;②弹簧圈栓塞19例;③钨丝螺旋圈栓塞15例;④肌瓣“放风筝”法治疗6例;⑤眼上静脉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⑥瘤腔直接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⑦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与血管重建相结合治疗10例。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术后出现偏瘫,在半年内恢复,余皆治愈。可脱性球囊送至动静脉瘘口处或假性动脉瘤瘤腔内,进行栓塞,可闭塞病变又保持供血动脉通畅。弹簧圈与钨丝螺旋圈,置于血管内诱致血栓形成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治愈病变,肌瓣“放风筝”法,肌栓填塞动静脉瘘瘘口和假性动脉瘤瘤腔,方法简单,适用于无法直接手术的部位。局部穿刺栓塞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安全。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然后施行血管重建,可控制大出血,减少术中出血,是直接手术时,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措施,可提高邻近躯干部位大血管损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