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早期扩髓及髓内钉固定是否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1) 年龄在17~65岁;(2) 必须有胸部损伤[简明损伤定级(AIS)≥2], 且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3) 住院时间≥48 h;(4) 病史中无明显影响全身状况的疾病, 如糖尿病, 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等;(5) 有股骨干骨折, 且进行了扩髓髓内钉固定, 不含钢板、外固定支架或牵引及石膏固定者.并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划分为两组, A组为<24 h手术者(早期扩髓组), B组为≥24 h手术者(延期扩髓组),将两组间合并伤情况、ISS、住院时间、ICU时间、并发症、死亡及合并休克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有96例符合上述标准, 其中A组57例, B组39例,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仅在股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A组53%,B组31%,χ2=4.496, P<0.05)、合并休克率(A组51%, B组28%,χ2=4.895, P<0.05 )及住院时间[A组为(17.5±6.5)d, B组为(31.5±9.5)d,t=8.599, P<0.001]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中,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对股骨干骨折行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扭伤致腓动脉跟支假性动脉瘤极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6岁,因扭伤致外踝包块3月于1996年6月1日入院,3个月前打羽毛球时内翻位扭伤致左外踝肿痛,活动受限,摄X光片未见明显骨折。经制动,外敷中草药,理疗等治疗,症状不缓解,且外踝出现逐渐增大之包块,1个月前曾在外院行包块穿刺,抽出血性液体10ml,包块缩小后加压包扎,其后又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左外踝  相似文献   
3.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8例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早期诊断困难。笔者1962~1992年诊治FES8例,现对此征早期诊断的误区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0~62岁。入院时间:伤后15min~25h。车祸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骨折部位:股骨5例,腿骨2例,肋骨亚例,骨盆2例,股骨粗隆、双尺骨鹰嘴、双骸骨、双跟骨及腰椎各1例。1.2临床表现受伤至症状体征出现时间:10~50h。常见表现:(l)皮肤粘膜瘀斑6例,多见于胸、腹及颈部;(2)呼吸系统表现:明显呼吸急促(36~45/min)8例,肺部有干、湿…  相似文献   
4.
上颈椎是指枢椎以上的颈椎各解剖结构,包括枕寰关节及寰枢关节。外伤、先天或发育畸型、肿瘤、炎症及退变都可引起上颈椎不稳。寰枢椎周围有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之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故该部位产生不稳定治疗难度高、风险大。  相似文献   
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χ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χ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C3LMS模型。结论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治疗86例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4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有40例采用开放复位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40个月,比较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根据Flynn评分,肘关节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包括克氏针松动移位2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尺神经损伤2例;开放复位组并发症率为17.5%,包括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与开放复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90例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PELD组和MED组各45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平均术中透视次数16.4次,切口长度8.5mm,手术时间88.3min,手术失血10.8mL,术后卧床5.9h,住院3.6d;MED组平均术中透视次数2.5次,切口长度16.4mm,手术时间51.4min,手术失血32.8mL,术后卧床73.1h,住院6.5d。PELD组较MED组术中透视次数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PELD组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VAS评分、0DI评分术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MED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PELD是一种更加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小夹板固定后合并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并不多见。本文报告4例,其中2例因此征而截肢,2例患部功能丧失。作者对小夹板固定后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的原因,症状特点、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藤痹痛颗粒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藤痹痛颗粒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