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方法 采用聚乳酸-基乙酸共聚物[poly(latic-co-glycolic acid),PLGA]作为脊髓支架材料,通过低温快速成形工艺和致孔剂浸出工艺,制备了孔径在300 ~500μm,大孔相互贯通的脊髓支架,然后将雪旺氏细胞种植在此支架材料上研究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成型支架的宏观孔隙圆润、规则;包含大量无规则的微孔结构,孔隙的贯通性良好,支架平均孔隙率达89.92%;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生物学观察显示雪旺氏细胞在PLGA支架上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结论 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作为修复脊髓损伤的支架.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估CT诊断心脏脂肪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心脏脂肪瘤的CT表现,并与部分病灶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CT诊断右心房型孤立性脂肪瘤2例,心包内型孤立性脂肪瘤2例,肌壁型脂肪瘤8例。CT成像与MPR不但能清晰显示心脏脂肪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提示肿瘤的诊断及分型,并且对并存的冠状动脉受推压移位、肺部感染、心包和胸腔积液等异常征象均可同时显示。结论 CT检查对心脏脂肪瘤的诊断及分型具有很高准确性,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3.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XD)传统手术,尤其是在急性期手术死亡率较高。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TAD是近年来该病治疗领域的一项突出进展。我院2002年9~10月开展EVGE治疗Stanford B型TAD3例,其中2例处于急性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究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并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南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取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起效时间、脑水肿完全消退时间、脑血肿量、颅内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脑水肿完全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脑血肿量少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水肿消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起效快,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6.
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附32例次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7年1~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共32例次(26例患者),其中双侧腹股沟疝6例,斜疝25例,直疝7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8±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3±4.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1.2)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5.2±1.3)d,术中腹膜破裂4例,术后阴囊血肿1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无钉合TEP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能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并获得最佳卫生经济学效益,可减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通过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仅进行常规麻醉,不阻断后肢血流;Ⅱ组为缺血4 h无再灌注组;Ⅲ组为缺血4 h后再灌注6 h组;Ⅳ组为缺血3 h 57min于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5 h 57min.分别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肾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Ⅰ组ICAM-1表达不明显;Ⅱ、Ⅲ组ICAM-1 表达呈上升趋势;Ⅳ组表达下调;其余三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Ⅳ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和SOD含量:Ⅱ、Ⅲ组逐渐升高,Ⅲ组较Ⅱ组升高明显(P<0.05);Ⅳ组二者含量均相应下降,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上调,缺血后处理可明显抑制ICAM-1的表达,降低BUN、SOD含量,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0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程均5天。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含量变化。并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结果对照组2例在观察期间脱落。结直肠癌患者CD4+CD2+5细胞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化疗后CD4+CD2+5细胞含量两组均降低(P0.05);TNF-α及IL-12试验组化疗后升高(P0.05),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3项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化疗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化疗效果,还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9.
背景:恶性肿瘤的过继性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已投入临床使用多年。如何提高效应细胞的杀伤能力,如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已经成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使用一定比例混合的CD4 、CD8 亚种群的初始T淋巴细胞来制备更有效的特异CTL并评价其肿瘤杀伤效率。 方法:实验使用荷B16恶性黑色素瘤的C57BL/6老鼠,并给予CTX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分别评估CTX腹腔注射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情况及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情况。应用磁珠分别阴性分选初始T细胞和总T细胞。在体外环境中检测并对比不同种T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分别由初始T细胞(初始CD4 T:初始CD8 T=2:1)和总T细胞诱导分化得到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经CTX预处理的实验小鼠给予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回输后检测效应细胞的归巢能力,检测肿瘤组织中IL-2、IFN-r、颗粒酶 B, 及穿孔素mRNA 水平,并测量肿瘤大小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CTX预处理组较对照组肿瘤生长情况无差异,但CTX预处理后较对照组可明显降低实验鼠脾脏中Treg细胞水平,以及血清中TGF-β1和IL-10 的水平(P<0.05)。在体外初始T细胞较总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P<0.05)。由初始T细胞诱导产生的效应细胞与由总T细胞诱导产生的效应细胞在归巢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织中IL-2、IFN-r、颗粒酶 B 及穿孔素mRNA 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依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由初始T细胞诱导产生的效应细胞拥有更强的增值能力、更强的归巢能力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所以由初始T细胞诱导产生的效应细胞可以介导产生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60.
RNA干预研究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小的双链RNA(dsRNA)通过特异性结合互补链,可以高效、特异的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促使m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称为RNA干预(RNAi)。它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可以作为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遗传工具。RNAi正在彻底改变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步伐。因而被Science杂志在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评为十大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