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发现病例的特征,比较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晚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 11 832例,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9.92%(4 723例),其中同性传播及异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7.09%和4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09,P<0.001)。4 508(已排除经推算的215例晚发现病例)例晚发现病例中,男性为主(79.41%);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5~64岁(63.38%);汉族为主(96.6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6.8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1.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7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经异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是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结论 现阶段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中晚发现现象依然突出,应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发现策略,强化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检测咨询(PITC)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用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1—2020年期间基线CD4低于350个/mm3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HIV/AIDS的信息,利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CD4均值的变化;利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免疫学效果的因素。结果 患者治疗前基线CD4均值为(172.78±107.65)个/mm3,治疗后第五年均值为(398.85±206.71)个/mm3;基线CD4<50个/mm3的患者治疗后CD4均值增幅最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异性性传播,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1个月,基线CD4<50个/mm3,治疗时间7~<18个月,有漏服药是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湖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强化早发现早治疗策略的执行,加强年龄≥35岁患者治疗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