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通络除痹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通过查阅多种古籍及现代文献,对络病理论进行概述。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进行理论探索,并以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作为佐证。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提出相应的治法,并探讨该治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结果] 基于络病理论,肾络痹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通络除痹法为其关键治法。根据虚实不同,通络除痹法分为消通法和补通法两种,消通法主要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可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适宜于肾络虚痹证,可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结论] 通络除痹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治法,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32.
背景:研究认为衰老和光老化状态下生长因子的表达不一定一致,生长因子与皮肤老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体外培养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重复实验,于2006-07/2008-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进行。 材料:成纤维细胞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包皮,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获得。 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使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 (0,5 ,10,20 J/ cm2)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以长波紫外线15 J/ cm2为照射剂量,选择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即小剂量组(0.1 μg/L)、中剂量组(1 μg/L)、大剂量组(10 μg/L)对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大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P < 0.01)。 结论:长波紫外线照射抑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提高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利于真皮内结构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万寿菊叶黄素的长期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叶黄素高剂量组[57.0 mg·(kg·d)-1]、中剂量组[23.5 mg·(kg·d)-1]、低剂量组[5.7 mg·(kg·d)-1],连续给药26周,停药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质量增长、食量消耗、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溶媒对照组比较,叶黄素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未发现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与叶黄素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万寿菊叶黄素明显毒性反应,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芦荟全叶冻干粉对实验动物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一般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芦荟全叶冻干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给药组分别按12.20、3.90、0.65 g原药材/kg剂量灌胃给药,1次/d,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灭菌蒸馏水。连续给药3 d,观察该药对小鼠自主活动行为和小鼠协调运动及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催眠和阈上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比格犬24只分组同上,每组6只。给药组分别按6.10、3.41、0.71原药材/kg剂量十二指肠灌胃给药,1次/d,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灭菌蒸馏水,记录麻醉犬给药后30、60、120、150 min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结果芦荟全叶冻干粉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自发活动、协调运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只数和阈上剂量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对戊巴比妥钠睡眠的潜伏期有影响(P0.01);给药组对麻醉犬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各项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芦荟全叶冻干粉在实验剂量下,对实验动物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5.
蒋威  胡晖  王飞  黄葆莹 《重庆医学》2015,(35):5019-5021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封堵术对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实施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ASD)患儿56例,其中,肺动脉高压(PAH)正常者15例,轻度PA H者18例,中度PA H者13例,重度PA H者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导管封堵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3、6个月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不同症状患儿接受封堵术前、后的左房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患儿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DS)及左房前后径(LA)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的LVEDD、LVEDS及LA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手术前、后各时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PAH组在术前的LVEDD、LVEDS、LA水平较正常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轻度PAH组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7 d至术后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LA水平在术后1~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AH组 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3~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的水平,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AH组LVEDD、LVEDS及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封堵术对于儿童ASD合并PA H患者的术后左房结构及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与患儿PA H病情症状的严重紧密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状况、躯体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脏移植外科接受同种心脏移植且手术顺利出院的受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心脏移植受者居家康复状况问卷》收集受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心脏移植受者躯体功能评估表》评估其躯体功能,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其心理功能;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能力,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移植受者康复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状况、躯体功能相关性。结果:心脏移植受者躯体功能评分为(15.30±4.31)分,各项得分来看,躯体功能有好到差分别为:自我照顾、活动功能、心肺功能、睡眠以及疲劳状况;焦虑得分为(6.24±2.16)分,其中120例(62.50%)无症状,8例(4.17%)症状可疑,64例(33.33%)存在症状;抑郁得分为(6.39±1.72)分,其中112例(58.33%)无症状,48例(25.00%)症状可疑,32例(16.67%)存在症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3.01±5.89)分、(8.62±2.79)分、(17.59±3.91)分和(6.79±1.71)分。单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心脏移植受者躯体功能的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月药费支出以及是否重返工作;影响心脏移植受者心理功能的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职业、月药费支出、医疗支付方式;影响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为是否重返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躯体功能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是否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心理功能的因素是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是是否重返工作岗位。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功能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给予心脏移植受者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脏移植受者躯体和心理功能恢复,且应鼓励其重返工作岗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7.
局部解剖学教学核心是实验操作教学,其教学效果极大影响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能力.本文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制定详细的课前教学要点讲解计划,从该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45例利用荧光染色法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并记录首次发出荧光时间、荧光持续时间、交界有效辨别时间。 结果 除1例肺气肿患者外,其余44例(97.78%)患者荧光染色显示出清晰的段间分界,首次发出荧光时间为(10.8±5.3)s,荧光持续时间为(179.9±40.3)s,交界有效辨别时间为(121.1±15.2)s。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段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5.7±30.2)min,术中出血量(51.8±16.3)mL。术中均未出现吲哚菁绿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胸腔引流放置时间(3.6±1.8)d,总住院时间(6.6±2.1)d。平均随访时间(14.5±8.7)个月,均未见复发。 结论 荧光染色技术在识别段间平面时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便捷性,降低了肺段切除手术的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0.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之比较蒋威宜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都有一个总体的目标。我国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毛泽东早在1957年就提出来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高校培养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