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MC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氟桂利嗪10 mg/d,睡前口服,连服2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二疗程,共4个疗程。两个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变化。治疗结束后,由不了解治疗方案的医生判断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80.0%、82.5%;治疗结束后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50.0%、12.5%;治疗结束后治愈(优)率分别为5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GB能够有效纠正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对偏头痛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行红外热像图、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探讨热像图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及体征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ESR、CRP等炎性指标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As较HLA—B27,x线片及骶髂关节CT阳性率高(P<0.05);中心温度与周围组织温度之差(△T)与ESR和CRP呈正相关。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确切,且与红外热像图有较强的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7例,对照组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日起加用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减少.结论:电针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不仅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许许多多的梦,大部分的时候一觉醒来梦就结束了;或时过境迁梦也就被淡忘了。而我有一个梦,“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并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毕生,它就是与我相伴终生的事或称为“事业”的疼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二十年前,懵懵懂懂的我们从专业主干道(临床麻醉)驶入疼痛诊疗的匝道,一条前途未卜又充满挑战的路让人兴奋、让人痴迷,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们殚精竭虑、不断探索,每日为取得一点点进步而喜悦,憧憬“事业”的美好未来。从简单的门诊“封闭治疗”到“神经阻滞”,从“治标不治本”到“治标也治本”,从附属于某科室到有自己独立病房、独立成科……如今,疼痛学已经成为独立医学学科,有了自己的师资队伍,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总的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保守疗法有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手术疗法有关节镜术和关节置换术等。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关节腔注射施沛特(玻璃酸钠)与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确切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KOA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用施沛特(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运动疗法,对照组用超短波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两组疗效综合评估,治疗后治疗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分别为3例,8例,5例,4例,总有效率83%。两组膝关节的活动痛和关节痛都有显著改善(P<0.001),但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试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96.
疼痛是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然而对于疼痛的全面的科学定义,却很少有人知道。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无疑这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而且也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经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后脉搏、血压和心电图多项指标的变化,评估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12/2005—04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在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n=8)及口服药物治疗组(n=10)。同期选择本院医务人员18人作为对照组,均无基础心脏病,且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n=9)和照射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n=9)。②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行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输出功率80%,照射周期为2s,停2s,照射10min,至感到头部有温热舒适感,或出现霍纳氏征。口服药物组患者仰卧休息10min后,口服硝酸异山梨醇5mg。③所有受试者分别在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和口服药物前,以及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和口服硝酸异山梨醇后10和30min测量并记录心率、血压,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由专业人员用心电图机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分析QT间期的变化。测得的QT值按Bazett公式,用R-R间期的平方数除实测的QT值,即得校正的QT间期,并以最大QT与最小QT之差计算QT离散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8例和健康者18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在干预后10和30 min QT离散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1&;#177;10),(30&;#177;12),(40&;#177;6)ms,P〈0.05]。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干预后30min校正的QT间期明显低于干预前[(397&;#177;10),(391&;#177;29)ms;(401&;#177;10),(402&;#177;41)ms,P〈0.05]。其他组的QT离散度在治疗后也有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②干预后30min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左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的心率明显比治疗前减慢[(75&;#177;8),(76&;#177;6),(76&;#177;5)次/min;(82&;#177;4),(82&;#177;4),(84&;#177;4)次/min,P〈0.05]。干预后10min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心率明显比治疗前减慢[(76&;#177;5),(84&;#177;4)次/min,P〈0.051。干预后10和30min各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与治疗前接近(P〉0.05)。结论:使用超激光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可以减少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的关系及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对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出具有抑郁状态者,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HAMD评定17项≥18分者71例,所占比例为44.9%。②71例中进入治疗研究的患者治疗后,盐酸氟西汀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2,4,6周盐酸氟西汀组HAMD及VAS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疼痛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对其中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使用抗抑郁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41例确诊晚期恶性肿瘤伴难治性癌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在常规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进行全植入式椎管内药物输注系统,按照吗啡口服量300mg=静脉量100mg=硬膜外腔用量10mg=鞘内用量1mg给药。评价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影响及记录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29±0.22)分,术后3d患者的VAS评分缓解至(3.78±0.15)分,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3.21,P<0.01);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1),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周缓解为轻中度疼痛;31例(73.8%)患者在2周后随访疼痛程度为轻度(VAS≤3分),其余患者均为中度疼痛;随访30d,28例患者(66.7%)疼痛程度为轻度,3例患者进展为中度疼痛;植入1个月后,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患者人数分别为6例、6例、7例、0例,植入后恶心、便秘不良反应患者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能快捷、有效、安全地缓解患者的癌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0.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永久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病人18例,其中晚期癌痛病人13例,非癌痛病人5例.首先行筛选试验,随后行IDDS永久植入术.癌痛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QLQ-C30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法,非癌痛病人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记录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癌痛病人随访至死亡,非癌痛病人均获得随访至今.术后所有病人经短期鞘内给药量调整后,VAS评分降低,癌痛病人QLQ-C30评分升高.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皮肤瘙痒、镇静过度等,约1周均明显缓解,无持续残留症状.术中拔除穿刺针时误割断鞘内导管1例;导管与泵的金属接口过度磨擦至导管破裂,出现渗液1例;术后出现低颅压2例,脑脊液渗漏1例,右小腿后外侧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无伤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无导管渗漏、破裂、异位、折叠、被结扎或肉芽肿形成,无泵翻转、位置异常等,设备本身无故障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