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生理盐水,罗哌卡因+纳布啡组(R+N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纳布啡5 m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射混合液,速率为0.1 mL/s。记录感觉神经最高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感觉、运动神经的起效及恢复时间。了解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度。记录术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宫缩痛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心动过缓和宫缩痛例数及发生率分别为2∶4(5%∶10%)和3∶1(7.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 mg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镇痛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宫缩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04—06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68例早孕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F组应用芬太尼0.001 mg/kg+丙泊酚2 mg/kg,N组应用纳布啡0.15 mg/kg+丙泊酚2 mg/kg。观察麻醉前(T_1)、意识消失时(T_2)及清醒时(T_3)三个时点早孕者的MAP、HR及SpO_2的变化。记录其苏醒时间及T_3、苏醒后30 min(T_4)、苏醒后90 min(T_5)的疼痛VAS评分。比较2组早孕者的满意度(N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N组T_3时的MAP及SpO_2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少于F组(P0.05),T_4及T_5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对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应用于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6-2020-01间接受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2组术后均采用PCIA,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和托烷司琼,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和托烷司琼。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巴胺等应激反应指标,术后6 h的NRS、Ramsay评分,以及PCIA期间的HR和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和托烷司琼PCIA,在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维护PCIA期间HR和MAP水平的稳定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术中对新生儿评分及脐静脉血血气值的影响,比较这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的优劣.方法:把我院2009年01月~2009年03月所行60例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CSEA,B组用EA.观察新生儿出生时、1、5、10min Apgar评分及娩出后脐静脉血血气值.结果:A组与B组在新生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及娩出后脐静脉血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可快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减轻对新生儿的影响,优于EA,可视为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蜜蜂毒(BV)致痛大鼠蛛网膜下腔给予异丙酚,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Fos蛋白表达的改变,从组织形态学角度探讨异丙酚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致痛前给药组和致痛后给药组两大组.其中致痛前给药组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组(DN组)、DMSO+BV组(DB组)、异丙酚5 μg+BV组(PSB组)、异丙酚10 μg+BV组(P10B组)、异丙酚20 μg+BV组(P20B组);致痛后给药组包括:生理盐水+DMSO组(ND组)、BV+DMSO组(BD组)、BV+异丙酚5 μg组(BP5组)、BV+异丙酚10 μg组(BP10组)、BV+异丙酚20 μg组(BP20组).每组均6只大鼠.DN组、DB组、P5B组、P10B组、P20B组在实验开始时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实验开始后15 min除DN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 BV 50 μL;ND组、BD组、BP5组、BP10组、BP20组在实验开始时除ND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BV 50 μL,实验开始后5 min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所有药物单次注射容积均为5 μL.各组大鼠足底注射后2 h取脊髓L4~L6节段行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值及Fos蛋白表达抑制率.结果:BY致痛前,鞘内注射异丙酚(5、10和20μg)后,P5B、P10B、P20B组与DB、DN组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BV致痛后,鞘内注射同剂量异丙酚,BP5、BP10、BP20组与DN、BD组相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且对大鼠脊髓背角Fos的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而且致痛后给药优于致痛前给药(P<0.05).结论:异丙酚在脊髓水平具有镇痛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3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C组微量泵静脉注射15mL生理盐水,D1组、D2组、D3组分别微量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25,0.50,1.00μg/kg,泵注时间15min。观察4组微量泵静脉注射药物前(T0)、泵注药物后(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3min(T4)、拔管后5min(T5)、拔管后10min(T6)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C组,D3组T2~T5时间点平均动脉压较T0增高(P〈0.05),D2组T2~T6点平均动脉压较C组下降(P〈0.05);C组T2~T6时间点心率心率较T0点增高(P〈0.05),D组T2~T6时间点心率较T0点下降(P〈0.05),D2和D3组T2~T5时间点心率低于C组(P〈0.05);4组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微量泵静脉注射0.50μg/kg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时诱发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全麻诱导前单纯使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1,7]时对患者镇静程度、脑电图(EEG值)、心排量(CO)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60例年龄18~60岁患者,ASAⅠ~Ⅱ级,采用丙泊酚(P组20例)2.0mg/kg,依托咪酯(E组20例)0.3mg/kg,咪唑安定(M组20例)0.25mg/kg诱导剂量静脉输注,监测记录诱导前基础值(P0,E0,M0),输注后1、3、5、7、10min(P1~P5,E1~E5,M1~M5)时的EEG值、CO、HR、MAP以及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分别静脉输注丙泊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后EEG、CO、HR、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与P0,E0,M0相比,P〈0.01);依托咪酯组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丙泊酚组(P〈0.05)〈咪唑安定组(P〈0.05),即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丙泊酚次之,咪唑安定影响相对较大。结论全麻诱导前单纯使用丙泊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其中一种时,三组药物均可使EEG、CO、HR、MAP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依托咪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最小,丙泊酚次之,咪唑安定较大。全麻诱导后血液动力学表现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1~79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0.3mg/kg组(P1组,n=21)、帕瑞昔布0.6 mg/kg组(P2组,n=21)和对照组(C组,n=20)。P1、P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即刻和术后12h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0.3、0.6mg/kg,C组静脉推注同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结束(T1)、术后12h(T2)、术后24h(T3)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A、TNF-α、IL-6和IL-8浓度。记录术后72h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患者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P1和P2组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72h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钠0.3mg/kg可明显抑制血清SP-A浓度升高,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