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总结7例误诊为胶质瘤的脱髓鞘假瘤(DP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DPT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结果 7例术前影像学及临床怀疑为胶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DPT;1例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病理诊断为星型细胞瘤,最后在我院重切腊块并行免疫染色诊断为DPT.结论 DPT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认识,并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22.
Turner综合征嵌合体的临床表现和产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临床症状、生育状况、产前诊断的研究,探索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对后期生育状况、产前诊断、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中心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通过临床症状和核型结果诊断为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病例27例(12~29岁)以及产前诊断为Turner综合征嵌合体胎儿5例。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染色体核型,同时通过妇科彩超、妇科检查、性激素检查、生育状况、产前诊断等方法研究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患者临床表现和产前诊断结局,探讨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与临床表现、产前诊断、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患者性激素和生长激素平均值低于正常水平,27例患者仅2例患者具有生育能力,并均出生了发育异常的胎儿。5例Turner综合征嵌合体胎儿中4例胎儿发育异常而引产,1例发育正常继续妊娠。结论 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因异常核型所占比例而存在差异,异常核型比例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但极少数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与异常核型所占比例不一致。其妊娠结局与胎儿异常细胞比例、胎儿系统彩超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2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人自然流产蜕膜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和Westem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MMP10基因和蛋白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10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正常蜕膜中MMP10基因(0.20±0.08)及蛋白(0.25±0.07)表达均较低,在自然流产蜕膜中MMP10基因(0.65±0.10)及蛋白(0.79±0.10)表达均较高,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10主要表达在流产蜕膜的基质细胞.结论:MMP10在流产蜕膜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从而延缓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25.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换;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24例MS患者急性期及经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缓解期血清UA及hs-CRP值,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作对照组,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MS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患者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缓解期与对照组UA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伴随着UA水平回升及hs-CRP水平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血清UA及hs-CRP水平变化与MS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UA及hs-CRP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升高血清UA水平及抗炎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并比较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情况,分析在线教学的优势和挑战,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267名学生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在线学习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结果电脑和手机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工具,52.92%的学生使用电脑,38.72%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约80%的学生表示比较适应或者适应线上学习,两专业学生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线学习时间主要为4~6 h,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为2~4 h,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比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更喜欢向教师提问,经常向教师提问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9.35%和20.6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专业均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登录平台学习和完成所有教学资料的学习;超过50%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不及线下教学的教学效果,认为线下教学更利于掌握课程知识,两专业学生回答没有统计学差异;学生认为学习平台不顺畅、家里网络条件不好和教师准备的资料不足是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结论在线教学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维系教学工作的重要可取途径。正确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从专业和课程的特色出发,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是今后课程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PDCA管理法在口腔实验教学器械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PDCA管理法引入实验室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器械管理之中,分析学生实验器械丢失原因,实施干预措施等,比较PDCA实施前3个学年与PDCA实施后3个学年的器械丢失情况。结果采用PDCA管理法后,学生器械丢失率及丢失器械的学生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细小、易碎及配件较多的器械是主要丢失的器械。结论采用PDCA管理法,可以降低口腔实验器械的丢失率,有利于养成学生爱护器械和良好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29.
正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占去了人生约1/3的时间,睡眠对人的体力,精力的恢复和机体的生长发肓具有重要的意义。[1]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缓解疲劳,恢复体力,保证工作,学习精力的需要,而且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极其重要。然而,据调查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有70%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又叫失眠,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夜间难以入睡、睡不安稳,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它可以单一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失眠在住院患者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反复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加剪尾放血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行为学、病理学和生化学评价。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ACh含量持续降低,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本方法可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于基础研究及药物筛选或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