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1例12岁女性患者因“左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狭窄,左异构,单心房,下腔静脉-半奇静脉引流”入院。术前超声显示共同房室瓣增厚、卷曲,对合不良,中大量反流,以左侧房室瓣为主;主肺动脉发育差。手术保留房室瓣,取31#二尖瓣机械瓣,以2/0 Prolene线连续缝合于二尖瓣瓣环。横断主肺动脉,5/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近端,远端与20#Gore-tex人工血管端端吻合。将肝静脉自右房壁切下,与人工血管另一端吻合。术后血氧饱和度95%~100%之间。出院前复查超声、CT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正常。虽然,共同房室瓣成形是瓣膜处理的首选,但当瓣膜功能障碍过于严重、成形很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勉强进行瓣膜成形术将使手术的风险骤然提升。此时,人工瓣膜的置换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继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临床经验,探究其潜在发生机制。方法 纳入2008—2019年在阜外医院行单纯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前无左室流出道梗阻,但术后出现SSS并于阜外医院进行二次手术的0~18岁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SSS的形态学特征、再次干预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纳入6例患者,其中女2例、男4例。首次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中位年龄9个月(1个月~3岁)。首次手术后2.9年(1~137个月)患者被诊断为SSS,2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行二次手术,其余4例等待1.2年(6~45个月)后行瓣下狭窄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外科术后SSS为隔膜型,新生隔膜位于左室流出道并呈环形,小部分沿室间隔补片生长。SSS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1(7.3~8.9)年,所有患儿均未复发左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无论是单纯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还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术后长期随访复查、及时干预,都是阻止主动脉瓣反流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进展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3.
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已经发现许多染色体异常,其中多数为染色体易位,较常见为t(8;14)(q24;q32)、t(5;14)(q3l;q32)、t(ll;14)(ql3:q32)、t(14;18)(q32;q21)、t(14;19)(q32;q13)、t(1;19)(q23;pl3)、t(17;19)(q22;l713)、t(4;11)(q21;q23)。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染色体易位的一方累及免疫球蛋白(Ig)基因或E2A基因,而另外一方累及一个潜在的原癌基因。已知Ig和E2A基因都是与B淋巴细胞密切关联的基因,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这些原癌的基因的活化,可能与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男性肝细胞肝癌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利用COX回归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26例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并与同期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的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9%(234/426例)和31.0%(132/426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40/71例)和40.8%(29/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预后好于男性,但男、女性肝细胞肝癌怠者的总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GGT、AFP、肿瘤大小、数目、门昧瘤栓(PVTT)、TNM分期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AFP、Edmondson分级为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痛栓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瘤栓和Edmondson分级等因素对男性肝细胞肝癌患青有预后价值,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基于统计注意力的神经网络(SANN)模型在中医证名诊断中的适用性与先进性,探讨其生成的特征贡献度是否符合中医原理.方法 选择记载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的高血脂、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脂肪肝病案共1110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C)、K-近邻(KNN)、SANN分别建立诊断模型,对比5种模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Macro-F1、Macro-Precision、Macro-Accuracy、Macro-Recall.结果 SANN在6种疾病中的Macro-F1平均值为0.78、Macro-Precision平均值为0.79、Macro-Accuracy平均值为0.79、Macro-Recall平均值为0.8,均优于其他4种基准模型,其参数可解释性与导出的特征对类支持度符合中医原理.结论 SANN在中医证名诊断智能化、中医数据的特征筛选、疾病量表研制等任务中具有适用性与先进性,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创新性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6.
芍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量巨大,在两书中的318方中,用芍药合计67方次,占全部方剂的1/5以上,书中也有7个"去芍药"的药方,本文基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去芍药"的药方探讨芍药的使用,发现所有去掉芍药的药方都是由于出现了中阳不足,浊阴上逆或者浊阴不降,不能使用芍药,因为芍药苦能坚阴,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应该去掉芍药。故芍药在临床使用中,如果患者出现浊阴上逆或中阳不足的症状时,不能使用芍药,否则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分析了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危机管理各阶段的薄弱环节,实施了预防性维护、紧急替代流程、故障数据分析等策略,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技术规范,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8.
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6岁,因“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下腔静脉-奇静脉引流,主动脉右弓右降”就诊于我院。患儿4年前曾在我院行Kawashima手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血氧饱和度90%。此次患儿因活动耐量稍有下降、活动后口唇青紫入院,入院血氧饱和度为80%,术前CT(图1、2)测算Mcgoon比[(右肺动脉在肺段动脉分支前的直径+左肺动脉在肺段动脉分支前的直径)/膈肌平面降主动脉直径]为1.83,Nakata指数(左右肺动脉横截面面积之和÷体表面积)为232.7,肝静脉及奇静脉均位于脊柱右侧,两根同等大小的肝静脉于膈肌上水平,共同汇入右心房,右心房汇入部、奇静脉横截面大小分别约22 mm×13 mm和12 mm×13 mm。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总结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接受肺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3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进行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同期普通肺切除手术病例,对手术经过、术后恢复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肺切除手术时间、出血、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与普通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抗血小板治疗期间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肺切除手术,围术期计划性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