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41.
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其中开放性损伤80例,闭合性损伤24例。伤后患肢恢复血运时间8h内41例,8—12h36例,12h以上18例。9例因创伤等因素I期截肢。伴有骨折47例(50处)。行血管修补缝合25例,血管端-端吻合42例,自体静脉移植28例。术后因合并严重感染行Ⅱ期截肢4例。死亡1例,肾衰1例,缺血性肌挛缩8例。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中,及早诊断是关键;其预后与创伤的性质、程度及肢体缺血时间关系密切;在其治疗中尽早恢复血运至关重要;早期筋膜间隔减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关键。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锁定钢板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脆性骨折患者。术中复位骨折后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肩关节Neer评分优1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8%(27/32);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大部分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治疗,尤其是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骨折,可提供可靠的骨折固定,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股骨髓腔扩大对股骨骨折局部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20只,打断股骨后分别制作扩髓与不扩髓模型。并用髓内钉固定。于术后3d和1、2、4周。分别注射185MBq ^99Tc^m后在放射性核索断层扫描计算机(ECT)上进行显像。观察局部血供,并于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后,取骨痂进行组织学电镜观察。结果 股骨扩髓组^99Tc^m摄取比明显下降,组织学研究显示扩髓组骨痂成熟缓慢。结论 股骨扩髓后早期局部血供降低。骨折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144.
胸腰段椎体内压力分布与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人体胸腰段椎体内部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问题研究。方法 采用7具湿润人体脊柱胸腰段标本(T11~L3),在L4椎体中段水平截断,断端间隙放置超低压型压敏膜,对整个标本进行轴向、前屈加载测试。压敏膜图像运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 椎体在轴向加载和前屈加载时,内在压力分布不同,压力中心不同,轴向加载时椎体后部中央压力反应最显著,前屈加载时椎体前部中央压力反应最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不同内部受  相似文献   
145.
146.
背景:由于人体的绝对个性化特点,标准人工假体与患者骨骼之间的误差使二者难以很好匹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个体化假体克服了其他假体的缺点,可有效地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并可能解决人工关节的翻修问题.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基于CT图像的三维重建,探求个体化股骨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提高假体与病变骨骼匹配度中的作用.方法:CT扫描对象为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排除髋关节疾患.采用GE Speed Light 16排螺旋CT对股骨中上段进行层厚3 mm扫描,得到CT数据的二维图像,利用自主开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将CT图像转换为bmp格式.对位图编辑预处理,用Mimics8.1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提取股骨内外轮廓.然后输入Mimics8.1和Rapidform2004三维反求工程软件中,生成股骨内外轮廓的特征曲线,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将股骨髓腔的特征轮廓曲线dxf文件输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软件Solidworks2004中,以此股骨髓腔轮廓为基础,完成个体化股骨假体的设计.结果与结论:利用自主开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实现了CT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以CT二维图像为依据,进行三维反求,可获得精确的股骨内外轮廓三维实体模型.采用反求工程与正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可设计出匹配良好的个体化股骨假体.提示反求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个体化假体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解决假体与病变骨骼的良好匹配,可防止假体松动,提高其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7.
背景:自体骨在颈椎植骨融合术中应用最早、最多,但其来源有限,同时也带来供骨区感染、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新型植骨融合材料的使用,使上述并发症得以避免或减少.目的:比较MC+~R 椎间融合器结合自体骨与硫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8-01/12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4个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取颈前斜切口3.0-4.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保留终板,自体骨组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松质骨,硫酸钙组椎间融合器填充Wright公司OsteoSet人工骨,结合固定嵌片使用.以术后X射线片和JOA评分及术后Odom'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共26例患者(34个节段)全部获得随访,术后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硫酸钙组高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人工骨组融合率比自体骨组低,但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硫酸钙组术后6个月前凸角丢失较自体骨组多0.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硫酸钙结合MC+ 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结合MC+ 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致,但硫酸钙人工骨可以有效避免取骨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8.
笔者于2006-06—2009~10采用Hybrid螺钉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22例,效果较为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对17例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的治疗效果分析、评价.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治疗Pilon骨折17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按Helfet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Ⅱ型损伤的12例中,优良率为90%,Ⅲ型损伤的5例中,优良率为75%.结论 PiI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决定于复位质量和崮定稳定性;同时,原始损伤程度也影响复位效果.对于Ⅱ型、Ⅲ型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应用客观,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椎动脉闭塞后血管重建术后改善小脑血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用23只成年杂种犬经颈部阻断两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制成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模型,随后实施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重建椎动脉。以氢清除法测定术后近、远期局部小脑血流量;超声多普勒测定椎动脉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及磁共振SA(M)观察吻合口及小脑结构。RI结果:术后近期局部小脑组织血流量达212.5±77.9)/((μLg·min),较阻断术后增加25%,达阻断术前的81%;椎动脉内血流的最高、最低流速分别为(5.49±2.36),(3.47±0.77)cm/s,均有提高,后者提高显著。3个月后,局部小脑血流量为(253.3±72.2)μL(·/gmin),进一步提高15.8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吻合口通畅,颈部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后脑磁共振扫描未见梗死性病变;实验犬均正常存活。结论:椎动脉重建术对恢复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后脑供血,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亦随时间的延长成正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