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30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4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研究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方向位移时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活动范围,以此提高特殊情况下下腰椎的椎弓根钻钉技术。方法选用45具成人干燥脊住尸体标本,观察L3-L5的椎弓根形态并确定其进行钉点,对其中6具标本进行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2mm、4mm、6mm后的测量,确定允许位移范围及不同位移时的进钉方向活动范围及最大允许角度。结果垂直方向、水平方向钻孔点在L3-L5有±4mm的活动幅度,而在内外移6mm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弓根壁或椎体上下终板的穿破。结论该研究显示:L3~L5各椎体的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范围,钻孔点位移不同时其钻孔方向与活动范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3.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的治疗迄今为止仍是全球性难题和研究热点。美国第3次全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NASCISⅢ[1]发表按其标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ASCI的临床结果引起广泛关注并日渐被普遍接受,同时其确切疗效、统计资料可信度和并发症问题也遭到广泛质疑[2、3]并限制了其推广和运用。我院2005年4月至9月收治受伤8h内送院并按NASCISⅡ、Ⅲ方案接受大剂量MP治疗的ASCI患者16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1例,年龄22 ̄70岁,平均41岁。车祸伤6例,坠落伤8例,其它外伤2例。F…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年龄36~71(45.2±3.2)岁;病程1~12(4.5±1.8)个月。其中有35例患者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研究组),同期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未系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方式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CDF)38例,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单开门)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7、30 d和术后6、12个月分别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3±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3~8(5.54±1.54)h;术后住院天数3~12(5.62±1.59)d;对照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4~48(18.80±4.78)h;术后住院天数为7~17(9.85±1.9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7、30 d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无神经功能恶化、血肿、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2周愈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累及胫骨平台后侧部分骨折的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42012年4月收治的累及胫骨平台后侧部分骨折的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457岁,平均(41.6±2.3)岁。按"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后柱骨折4例,双柱骨折17例,三柱骨折13例。单柱骨折予以单纯后路倒"L"型入路,双柱骨折予以后路倒"L"型或联合前外侧入路,三柱骨折予以后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随访期间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7岁,平均(41.6±2.3)岁。按"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后柱骨折4例,双柱骨折17例,三柱骨折13例。单柱骨折予以单纯后路倒"L"型入路,双柱骨折予以后路倒"L"型或联合前外侧入路,三柱骨折予以后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随访期间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5±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6个月,平均(18.5±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3周,平均(16.3±1.8)周。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117.5°±8.6°,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19例(55.9%)、良10例(29.4%)、一般3例(8.8%),差2例(5.9%),优良率为85.3%。[结论]对于累及后侧份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三柱理论"进行分型及治疗,可获得稳定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对经典的双Endobutton技术进行改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和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探索新术式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18例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和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予以改良的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术后予以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术后随访4~10个月,本组14例疗效为优,4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双Endobutton技术重构锁骨远端的生物稳定性,术式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评价应用第2、3掌背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对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14例患者,分别采用第2、3掌背动脉皮支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4.5 cm~ 3.0cm×7.0 cm. 结果 14例14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 ~ 4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 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不用植皮可直接闭合,供区掌背有线形手术瘢痕,少许色素沉着. 结论 第2、3掌背动脉皮支筋膜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自身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HSS评分系统对109例(13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各要素的改善率;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HSS评分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09例(138膝)患者24~117个月(平均59.7个月)的随访和统计分析示:术后HSS各要素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优良率95.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术前HSS评分、病因对术后HSS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0461、0.45655,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评分无影响(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膝关节炎的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患侧膝关节功能状况、病因对术后疗效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嗅鞘细胞(OECs)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传统OECs的提取需经胰酶消化、洗涤离心等多道步骤,过程繁琐、耗时,易造成细胞损伤、活力下降~([1]).OECs的纯化也是难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1]).本实验旨在建立剪切分散法提取OECs及低浓度胰酶有限消化、短时差速贴壁、抗有丝分裂三步顺序法纯化细胞. 相似文献
130.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分析,探讨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形成原因.资料与方法 总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另一组为随即选取的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位MR扫描,再令患者适当活动膝关节,然后膝关节维持在屈曲30°位进入磁体扫描.分别观察前后两次扫描半月板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结果 20例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患者中,有9例在活动后半月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最大厚度明显降低,转变为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而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没有发生明显形态变化.两组病例在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时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的改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可能是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变形后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