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食管测压法(M)、pH梯度定位法(P)及X线透视定位法(X)定位24 h食管pH监测电极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50例患者经M测定下食管括约肌距鼻外缘的长度,记录P定位的pH电极位置距鼻外缘的长度,在X线透视下观察电极位置与胃底贲门交界的距离.以差值绝对值≤2 cm为符合标准,分析三种定位方法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差别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M、P、X定位的电极定位点距鼻外缘的长度分别为(37.9±2.9)、(40.8±4.4)和(40.7±5.3)cm,P与M以及X与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与M符合率62.0%(31/50);P与X符合率84.0%(42/50);X与M符合率58.0%(29/50).P较M偏向胃侧(2.9±3.9)cm.影响P与M差别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身高和下食管括约肌的长度(P<0.01或<0.05).影响X和M的因素为身高和下食管括约肌长度(P<0.05或<0.01).结论 与M比较,P确定的位置倾向于偏向胃侧,在身材较高、下食管括约肌长度较长的受试者中易出现差异.X的变异不易确定,亦受身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腹内高压(IAH)对猪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猪随机分为IAH20组(腹内压20mmHg)和IAH30组(腹内压30mmHg),应用二氧化碳气腹法制备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分别于不同时点测定动态顺应性(Cdyn)、吸气峰压(PIP)、SpO2、PaCO2等呼吸参数。结果IAH30组内各时点的Cdyn较基础值低(P均〈0.05),与IAH20组相应时点比较Cdvn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间各时点PIP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均〈0.05),IAH30组相应时点的PIP亦较IAH20组明显增高(P均〈0.05)。SpO2、PaCO2在组内及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腹内高压导致Cdyn下降,PIP增加,对呼吸功能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53.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最重要的分子表型参数之一。作为IDH突变型胶质瘤的特征性代谢产物,2-羟基戊二酸(2-HG)可从多方面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磁共振波谱(MRS)为无创性检测2-HG的影像学手段,通过改进技术及优化判读指标,可改善MRS对2-HG谱峰的显示能力并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对2-HG在IDH突变型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MRS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方法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的87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一次插管组、气囊面罩组和多次插管组。比较3组患者的心脏复苏(CR)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CPCR成功率以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发生率。结果:与一次插管组比较,气囊面罩组的复苏成功率及PR-MOD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次插管组则显示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PR-MOD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CPCR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后,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可作为过渡时期简单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55.
张路  赵沃娃  葛颖  陈丽霞  王含  刘颖 《中国康复》2024,39(6):344-349
目的:比较爆发力训练结合常规训练(PRT)和单独常规训练(R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力量、平衡、功能表现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39例PD患者被随机分配到PRT组20例和RT组19例,均予以每周3次(周一、三、五)的训练,共为期4周。RT组予以拉伸、力量、平衡、步态训练;PRT组除以上外,额外使用6种器械提供低负荷、高速的爆发力训练。于基线及4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测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III (UPDRS-III),膝伸展/屈曲的最大峰值力矩(EPT/FPT)、总功(ETP/FTP)和平均峰值力矩(EAT/FAT);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5次坐立试验(FTSST);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PDQ-39)。结果:2组治疗后UPDRS-III及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FTSS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2组治疗后TUGT均较治疗前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EPT、ETP、EAT、FPT、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RT组FTP、FAT也有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2组以上各项评定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PRT和RT方案都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功能表现和生活质量;PRT与RT相比未发现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