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CT泪道造影方法研究(附3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中对比剂及扫描体位的合理选择方法。方法:36例(49侧)溢泪患者行CT泪道造影检查,分别选用300mgI/ml泛影葡胺、40%碘化油行CT横断面、冠状面扫描,观察CT对泪道、阻塞平面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CT泪道造影对49侧泪道中的48侧(98%)获得满意效果,均显示了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CT泪道造影应根据病情或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和扫描体位。  相似文献   
5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A,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层面重建法。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确定有无内漏、内漏的类型及漏出量。结果 105例中有13例术后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2.4%,其中,8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Ⅰ型内漏8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MS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等并发症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材料和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1)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3)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4)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54.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P及容积显示技术 (VRT)。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 ,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 ,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5.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图(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脑动脉瘤患者30例,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35个脑动脉瘤中的34个(97.1%),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91.4%)。②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30个(93.8%)。③MIP对动脉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P<0.01),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而且可以为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提供最佳投照角度及精确测量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不同参数设置对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要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分别行上腹部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s。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射(FBP)重建和IMR技术重建,IMR采用不同参数,以获得不同水平(Level 1~3)的常规和软组织重建图像,分别记为R1、R2、R3亚组和S1、S2、S3亚组。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比较,主观评价包括低对比分辨率(LCD)、图像失真(ID)和诊断信心(DC)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肝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不同参数组图像的LCD、ID和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参数组图像间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S1与R2亚组、S2与R3亚组3项指标(P均>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提高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推荐参数为软组织重建、Level 1或常规重建、Level 2。  相似文献   
57.
目的:以门控CT为标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非门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DL-CACS)模型在不同CT重建算法下对心血管风险分类效能。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同时接受门控心脏CT和非门控低剂量胸部CT(LDCT)检查的5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扫描方式(心电门控和非门控),将所有患者的图像资料分为A、B两组。对B组图像数据分别使用smooth、standard及sharp算法进行重建(作为B1、B2和B3组),并导入DL-CACS模型进行分析,获得CACS及心血管风险分类结果。以医师基于A组图像手工测量的CACS为标准,采用符合率、Bland-Altman法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种CT重建算法下获得的DL-CACS进行分析。依据CACS(0、1~99、100~400和>400)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为4个标准类别(1~4类,分别对应无、低、中和高风险),利用Kappa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重建算法下DL-CACS与标准CACS对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差异。结果:B1、B2和B3组的DL-CACS与A组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以B1组最好[ICC=0....  相似文献   
5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成为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二维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临床上检查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影像学技术进展迅速,特别是三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为进一步检测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密度、骨微结构、骨几何特性与其他生物力学参数,探索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敏感地进行临床诊断、监控病程变化与疗效提供了技术支持.放射影像学技术与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有利于评价骨强度和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9.
多层螺旋CT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的体部灌注软件, 测量和评价淋巴结转移瘤和淋巴瘤之间及其与肌肉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 Volume Zoom 4四层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每圈1s), 5mm层厚, 4层,120kV, 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碘浓度300mg/ml), 流速4ml/s, 延迟5s, 数据采集40s.在工作站MV300, 用Siemens Perfusion CT/VAIIA软件进行后处理(去卷积算法), 分别测量40例淋巴结转移瘤和22例淋巴瘤患者的血流量(blood flow, BF), 对照组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测定其颈部或体部肌肉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淋巴转移瘤BF平均值为(0.50±0.16)ml/(min·ml), 22例淋巴瘤BF值为(0.71±0.18)ml/(min·ml), 肌肉BF值为(0.20±0.09)ml/(min·ml), 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瘤BF均显著高于肌肉(P<0.001);淋巴瘤BF高于淋巴结转移瘤(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法对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积分是心血管事件(包括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早期准确进行冠脉钙化评估是避免相关风险进一步增加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将机器学习与冠脉钙化评估更好地结合并深入地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将从常用的机器学习技术、冠脉钙化常用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