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3.
4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方法 10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03例患者均获得了成功的造影图像,2459根下肢动脉血管得到了显示.其中845根(34.4%)下肢动脉血管正常;672根(27.3%)轻度狭窄;327根(13.3%)中度狭窄;292根(11.9%)重度狭窄,323根(13.1%)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又一种无创性的、可靠的、简便的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对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并对原始CT图像行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7例,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2例,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合并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瘘1例;22例中伴动脉瘤形成16例(72.7%),17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伴动脉瘤形成12例(70.6%)。结论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能直观、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钙化(CA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引起CAC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40例MHD患者经螺旋CT扫描,了解合并CAC的患者比例,并计算其钙化积分以评估CAC程度。应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脏形态、功能及颈动脉斑块,进一步分析MHD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CAC的关系。 结果 25例MHD患者(62.5%)合并不同程度的CAC,平均钙化积分为672.3。钙化组(CAC组)与无钙化组(NCAC组)心脏形态及左室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竭发生率均以CAC组为高。4例死于心脏疾病患者均存在CAC。颈动脉斑块阳性组IMT平均为(0.86±0.15) mm,钙化发生率为8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867±198,均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分别为(0.73±0.14) mm,42%,437±176,P < 0.05]。CAC组年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比例、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钙磷乘积、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均高于NCAC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与CAC密切相关。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CAC。CAC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比例、钙磷代谢及脂代谢异常、透析时间、CRP、动脉粥样硬化是CAC的相关因素。年龄和透析时间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可控弯曲穿刺针在微小肝癌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可控弯针穿刺时,仅需将外套管针穿至病灶边缘,换插可弯曲细针,根据针尾的指示,合理调整针尖位置,对准病灶方向即可顺利穿入病灶。结果 25例微小肝癌患者共29个小病灶采用弯针穿刺,24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22个病灶一次乙醇消融达到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采用可控弯曲穿刺针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乙醇消融治疗微小肝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8.
腹主动脉瘤(AAA)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病死率可高达63%。传统开腹性手术是治疗AAA十分有效的手段,但对于高危患者其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发展一种微创方法治疗AAA对于降低病死率十分必要。经股动脉放置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是治疗AAA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对于那些高危患者。这一新技术作为外科修复的替代疗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内支架-移植物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内漏、移植物移位或变形和移植物血栓形成,以内漏最常见且最重要。内漏是指移植物植入后仍有持续性血液进入动脉瘤囊,主要通过某些影像学技术证实,螺旋CT增强检查是检出内漏的首选方法。术后30天内发生的或早期内漏可通过一段时期观察,然后对待持续性内漏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30天后的晚发内漏应及时进行介入处理,无观察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使用多层螺旋CT的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和评价胰周淋巴结转移瘤与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排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0.4 s/周),5mm层厚,4层,120 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300mg I/ml),流速4ml/s,延迟5s,数据采集40s.在工作站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去卷积算法),测量29例胰周淋巴结转移瘤和15例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的血流量(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周淋巴结转移瘤BF平均值为(53.63±10.82)ml·min-1·100 ml-1,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BF值为(29.78±7.52)ml·min-1·100 ml-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法对胰周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