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泰来肽治疗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4例)。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1.11%、6.67%和1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1.9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6.67%、17.78%和3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5.7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炎症分期为G1、G2的HBeAg阴转率(36.36%,50%)、血清转换率(22.27%,40%)、HBV-DNA阴转率(44.54%,60%)均明显高于G0-1(P<0.01)。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CD3 )、CD4 T细胞(CD3 CD4 )和NK细胞(CD16 CD56 )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CD8 T细胞(CD3 CD8 )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B细胞(CD19 )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泰来肽能使HBV携带者HBeAg和HBV-DNA阴转,以及HBeAg发生血清转换,且与肝组织学炎症分期有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2.
复方茵柏合剂是本院使用多年的院内口服制剂,由茵陈、岩柏等六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但尚未针对特定中医证型进行过研究。现对复方茵柏合剂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6 cases with novel H1N1 influenza A.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Methods 96 cases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 admitted to the isolation wards from Oct 20 to Sep 23,2009 were studied.Their epidemioiogic,clinical,laboratory,and rad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the 96 patients was 26.52 ±10.62 years(range,5 to 60 years).Sixty-four of the 96 patients had a close contact with novel H1N1 influenza A patients.The main symptoms included fever 100%,cough 86.4%,sore throat 66.6% and myalgia 32.3%.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novel H1N1 infection is large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of seasonal influenza.Combines beth a symptom complex with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  相似文献   
34.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指在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1]。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亚型,短期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及优势。  相似文献   
35.
<正>尽管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半年后多数省份仍未将替诺福韦纳入医保,但替诺福韦的大名已频频见诸报端,经常有患者询问什么时候可以获得这个据说作用很强的抗病毒药,事实上也有不少多耐药和育龄期乙肝患者已经或者正在因为该药获益。那么,替诺福韦到底是怎么一个药物?又能否彻底治愈乙肝?1、药物基本信息。替诺福韦(TDF),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36.
乙肝病毒(HBV)前C(precore,P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区基因变异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基因变异可通过增强病毒复制能力、免疫原性和致病性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使HBV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导致感染持续并可能加重肝细胞损害,从而参与重型肝炎的发生[1].近年有关前C/BCP区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分层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以及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加用HC-3000结肠途径治疗机透析治疗,每次先用结肠灌洗液间歇灌洗60min,深度50cm,然后注入由大黄、石菖蒲、莱菔子、蒲公英、牡蛎、水牛角等组成的中药结肠透析液100~200mL,保留灌肠1~2h,每周2次,连续4周后观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ALB、CHE)、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氨(NH3)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6.66%,对照组5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Bil、ALT、ALB、CHE、PT和NH3等指标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综合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荀运浩 《肝博士》2023,(2):48-49
<正>肝衰竭西医指的是短时间内肝功能的迅速减退,快速进展的黄疸和凝血功能异常是其突出表现。中医没有肝衰竭这个病名,但有些文字记载能反映出这个疾病古人也有,并形成一些认识,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黄疸诸侯·急黄候》中就曾记载“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历代医家多以急黄或瘟黄称之,在发病过程中还可出现“血证”“鼓胀”及“肝厥”等变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12周末处死,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肝组织匀浆中CHO、TG含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CHO、TG、LDL-C和HDL-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含量;以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PARαmRNA和CPT-I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FFA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O、TG、LDL-C水平和肝匀浆CHO、TG的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1),而血清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脂肪变程度积分和炎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I 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诱导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I mRNA的表达降低,在肝细胞成脂性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温病病因从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学因机证治、理法方药的有机联系,结合现代医学相关认识,试提出科学的温病病因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并据此认为温病的病因即是杂气,或作温邪。目前,温病病因主要包括有六淫虚邪、四时戾气、挟毒时气与潜血杂气等几类,并且可据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合理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