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5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6篇 |
内科学 | 189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190篇 |
预防医学 | 15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8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5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激光和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07年9月—2009年8月间收治249例(295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其中138例(163条肢体)实施激光闭合术,111例(132条肢体)实施微波闭合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激光组的手术耗时少于微波组(27.5±6.3min比22.7±5.6min,P〈0.01),激光组的术中出血亦少于微波组(15.8±2.5mL比12.5±2.3mL,P〈0.05),微波组的3个月及1年再通率低于激光组(0.76%比2%及1.5%比6.5%),2组的Aberdeen评分改善值和住院天数基本相当,组织灼伤、皮下硬结、瘀斑、表皮麻木等并发症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2组病例均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波和激光腔内闭合术都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化疗前24 h均给予地塞米松片7.5 mg口服,2次·d^-1,连续3 d。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昂丹司琼8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化疗48 h后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2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43.8%比0.0%、45.2%,均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8.8%、59.4%、65.6%比96.8%、93.5%、83.9%,均P<0.05)。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能有效控制肿瘤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单抗和γ-干扰素(IFN-γ)单抗联合应用对T细胞活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凋亡机制.方法 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T细胞与胰岛细胞株RINm5F共同培养,联合应用ICOS单抗和IFN-γ单抗48 h后,AnnexinV/PI法观察RINmSF细胞凋亡率,RT-PCR法观察凋亡相关和胰岛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ICOS单抗与IFN-γ单抗联用,T细胞活化诱导的RINm5F细胞株凋亡率(%)显著下降(IgG对照71.89±3.29,ICOS单抗39.66±2.05,IFN-γ单抗45.65±1.59,ICOS单抗+IFN-γ单抗20.49±0.95),这可能与死亡受体途径FAS/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同时两者联合应用后,RINmSF细胞株INS1、INS2及PDX-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胰岛素分泌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ICOS单抗和IFN-γ单抗联合应用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的同时,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诱导T细胞对胰岛细胞无反应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86.
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作为细胞疫苗抑制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分选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联合BALB/cByJ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结果 显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7.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1 0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中选择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NHLI)52例为研究组,与176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HLI)(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对比,并对NHL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NHLI组中男性,年龄≥80岁,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 (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糖尿病以及男性是NHLI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NHLI发生缓慢,最多见于男性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8.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温州市两个社区60岁以上人群233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检验血脂、血糖等与心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阿司匹林使用情况。结果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一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2例(13.9%),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8例(5.1%),未服用司阿匹林128例(81%)。二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3例(31.7%),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例(4.9%),未服用阿司匹林26例(63.4%)。结论温州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没有被正确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0.
胃实时超声显像观察西沙必利对胃液体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时采用胃窦面积和胃底-体交界前后壁内径实时超声显像法对1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并判断西沙必利的促动效果。结果显示:FD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胃底-胃体交界前后壁内径50%胃排空时间外,两种方法的胃50%、80%和100%胃排空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投予西沙必利10mg后,FD组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p<0.01),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性(p>0.05),测量胃窦面积与胃底-体前后壁内径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胃实时超声是研究胃动力学的一种简便、准确又无放射性的方法。西沙必利对FD患者具有显著的胃促动、加速胃液体排空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