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下腰痛的复发与危险因素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下腰痛(10wbackpain.LB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目前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有60%~85%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遭受一次LBP困扰。在美国,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34岁.发现右踝肿块32年,疼痛伴增大6个月.幼年时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踝血管瘤,近6个月肿块出现疼痛,并明显增大.近1个月肿块表面出现破溃.门诊拟诊恶性软组织肿瘤收入院.  相似文献   
63.
骨膜骨肉瘤与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报告表面骨肉瘤的两种少见亚型,即骨膜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 5例骨膜骨肉瘤和 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5例骨膜骨肉瘤患者,男 1例,女 4例;年龄 28~ 42岁,平均 35岁;肿瘤位于胫骨上段者 4例,股骨下段者 1例。 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患者,男 3例,女 1例;年龄 17~ 23岁,平均 19.25岁; 4例患者肿瘤均位于股骨下段。结果 5例骨膜骨肉瘤均予以广泛切除,除 1例因局部复发行截肢术,现无瘤生存 1年 3个月外,余 4例已无瘤生存 3~ 9年,平均 5年 9个月。 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患者,虽经积极综合治疗,但仅 1例无瘤生存 7年; 1例术后 2年 5个月复发而截肢,现无瘤生存 1年 9个月; 1例于术后 2年 4个月死于肺转移;另 1例在确诊后 3个月死亡。结论骨膜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各具鲜明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骨膜骨肉瘤恶性程度较低,应采用以局部广泛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则与经典的髓内骨肉瘤相似,预后较差,必须采用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与操作若只是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有感性、直观的认识[1,2]。骨科临床带教是承接理论基础向临床经验转换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阶段。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不能一线接触临床科室诊疗活动,如何利用线上技术支持开展骨科临床带教,这种线上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度如何,能否在日后的骨科临床带教中推广,尚未见系统研究。2020年2月至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实习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完成了2周的线上骨科临床学习。本次研究将本次学习结束后线上出科考试进行比较以及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学生此次线上学习的效果,并了解学生对这种线上学习方式的感受,征求对骨科线上教育的新意见,以提供未来在骨科临床带教中推广线上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6.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腰痛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80个人有腰痛史。然而,大部分腰痛患者都误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以至于常常走错科室、看错病,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前不久,我们就接诊了一个被腰痛折磨了半年之久的患者。患者姓  相似文献   
67.
作者自1994~1996年采用全胸骨劈开进路治疗上胸椎病变8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随访半年,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或消失,X线对无复发表现。作者体会该术式与传统进路相比,具有视野良好,病椎显示满意,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上胸椎病变较为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68.
对22例ⅡB期骨肉瘤行保肢治疗,其中小腿旋转成形术6例,半关节重建术16例。经平均38个月随访,局部复发并肺部转移仅2例。强调术前术后有效化疗,尤其术前应用高温隔离灌注化疗可有效杀灭原发病灶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坏死率达90%以上;手术中遵循广泛切除边缘原则,在主要神经血管周围可允许边缘切除,但切不可进入病灶成为病灶内手术,这是提高保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神经根性下肢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神经根性下肢痛发生机理除了与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有关外,更重要的是髓核组织所引起的腰神经根化学性炎症[1].所以通过神经根局部应用激素抑制化学性炎症反应来缓解根性痛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方法.我们2001年9月~2003年3月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神经根性下肢痛,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抑癌基因Rb与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Rb与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Rb与P16蛋白在40例骨肉瘤、18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肉瘤标本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P16蛋白在骨肉瘤标本中的表达却高于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骨肉瘤标本中Rb与P16蛋白的表达之间还存在着负相关关系(ys=-0.355,P<0.05)。且还发现Rb与P16蛋白表达情况与骨肉瘤病人的肿瘤转移无关,而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关。作者认为Rb与P16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b与P16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