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胰腺癌是全球最致命的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12位,但死亡率却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第7位,其发展迅速,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极低。我国的胰腺癌疾病负担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说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危险因素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所不同。本研究回顾了中国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及筛查现况,为制定适合我国的胰腺癌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32.
林州市城乡居民肿瘤知识及肿瘤科普需求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调查河南林州市食管癌高发人群的肿瘤防治知识,为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肿瘤预防和科普宣传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从林州市北部5个乡中抽取共5822人进行有关肿瘤科普宣传的认识、意见等问卷的横段面调查。结果 仅有21.4%人认为肿瘤科普宣传充分,38.2%认为一般;获得肿瘤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朋友同事、亲属、电视、报纸杂志和医学书刊等;人们认为肿瘤科普宣传的最佳途径是:电视、广播,朋友同事、报纸杂志和肿瘤医生。肿瘤防治知识测试发现90%以上的多数被调查肿瘤防治知识贫乏。40岁以上的人群参加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的比例仅为8.2%。结论 高发区肿瘤科普宣传力度不够,肿瘤防治措施欠缺;当地居民对肿瘤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公众媒体如:电视、杂志和广播等是宣传肿瘤防治知识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3.
北京市社区妇女干预前后乳腺癌认知情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社区妇女干预前后对乳腺癌的认知情况,为完善社区乳腺癌防治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北京社区40岁及以上妇女2952名,评价干预前后社区妇女对乳腺癌的知晓率。问卷调查妇女人口统计学信息、乳腺癌的认知情况等信息。结果干预社区妇女在干预前每年至少一次到专业诊所进行乳腺检查的比例为27.26%,而干预后该比例提高为41.19%(P<0.01)。对于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干预后提高了32.88%(P<0.01)。加强干预社区妇女干预前妇女每年至少一次到专业诊所进行乳腺检查的比例为24.15%,而干预后该比例提高了5.33%(P<0.01)。干预前14.70%的妇女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干预后提高到21.92%(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北京社区女性对乳腺癌的知晓率,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利于乳腺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中国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部位变化。方法 随机纳入国内7家医院1999-2008年间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并有详细放疗部位资料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部位随治疗年代变化情况及不同医院间差别,以及放疗部位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AS统计软件行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661例患者中90.2%(596例)、91.5%(606例)、29.6%(196例)和44.9%(297例)患者接受了胸壁、锁骨上下、腋窝和内乳放疗。1999-2008年间胸壁放疗的使用显著增加(P=0.000),腋窝、内乳区的放疗使用显著下降(P=0.027、0.000)。胸壁、腋窝、内乳放疗以及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使用不同医院间不同(P=0.008、0.000、0.000、0000)。腋窝放疗与腋窝淋巴结状态有关,内乳放疗与原发肿瘤部位有关。结论 国内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照射部位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医院间有很大差别。多数患者接受了胸壁和锁骨上下区放疗,腋窝和内乳的放疗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某特殊职业人群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促进职工保健工作的开展。方法 回顾性调查北京市某肿瘤医院职工1991~2001年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并用灰色模型预测北京市近年发病率作对比。结果 该院恶性肿瘤实际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高12.8%,其中男性低12.9%,女性高39.2%。若不计近3年普查发现的5名早期癌,则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低1%,其中男性低23.9%,女性高22.5%。结论 该院总的发病趋势与北京市相同。其中,男职工低于北京市水平,女职工约高于北京市水平.但差异均无显著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河南省某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队列完成了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了310例肝硬化个体与620例对照者的基线空腹血糖以及3项肝炎病毒学标志物(HBsAg、抗-HBc与抗-HCV)水平,并从调查问卷收集了研究对象相关特征信息.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基线特征与研究因素中的连续性变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而分类变量的比较则使用了x2检验.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各项研究因素与血糖连续性变量的依存关系进行探索用于筛选潜在的混杂因素.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提示与血糖浓度有关的因素以及考虑可疑的混杂因素均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作为调整以分析血糖水平与及肝硬化的联系,模型中血糖最低浓度组被定义为参考水平,对回归模型统计学意义的评价使用了似然比检验.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糖浓度分别为(4.5±1.8)mmol/L与(4.2±2.1)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5);第5组中的研究对象与第1组即参考水平相比肝硬化发病风险升高,OR=1.672;并且血糖水平的升高与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5).在对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性别、年龄、HBsAg、抗-HCV以及饮酒情况进行调整之后,高浓度组肝硬化疾病风险的增加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6,P<0.05).结论 提示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可能作为肝硬化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与肝硬化发病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核黄素强化盐干预试验对人群肿瘤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盐亭县核黄素强化盐干预试验人群干预期(1992~1996)和干预停止期(1997~2001)的肿瘤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男性食管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食管癌、白血病、宫颈癌发病率在干预期高于对照组,而在干预停止期低于对照组。两组人群10年的肿瘤发病资料比较,试验组除胃癌外其他肿瘤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食管癌和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人群中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都上升,但试验组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肿瘤发病率的差异,提示补充核黄素有利于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值得在更大范围的肿瘤高危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人体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 (OH)D]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来自营养干预试验队列中282例肝硬化患者和564例随机对照人群基线血清的25 (OH)D及3项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c、抗-HCV)水平,并从调查问卷中收集研究对象相关基线特征信息.以846例研究对象25 (OH)D浓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区间血清25 (OH)D浓度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25 (OH)D浓度分别为(15.3,13.8) nmol/L与(20.2,16.6) 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9,P=0.002);以第1区间(最低浓度组)为参考水平,第2、3、4区间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5 (0.333 ~ 0.736)、0.452 (0.303 ~ 0.675)、0.349 (0.231 ~ 0.527),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 CI分别为0.499 (0.328 ~ 0.759)、0.427(0.278 ~ 0.654)、0.344 (0.222 ~ 0.532),25 (OH)D浓度的升高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关系(x2=25.200,P<0.01).结论 肝硬化发病风险随血清25 (OH)D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肝硬化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9.
吸烟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吸烟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随访对象为1986年—1991年中美合作林县营养干预试验中的普通人群组,所有受试对象符合试验条件并完成了基线调查的全部内容。该研究从1986年3月开始,随访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共15a。采用相对危险度(RR)等指标对吸烟的作用大小进行评估。结果:吸烟增加了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相对危险度RR=1.289(95%CI=1.133~1.466),P=0.000。吸烟指数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17.905,P=0.000。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吸烟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随吸烟指数的增加食管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新鲜水果摄入是否可以降低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方法:1985年3 月选取林县年龄为40~69岁受试者29479 例,开展基线人口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回顾性膳食调查,随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至2015年12月约31.79年。以食管癌的死亡病例为研究终点,利用Cox 等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基线新鲜水果摄入对食管癌死亡风险的长期影响。结果:31.09% 的受试人群基线调查报告每周摄入新鲜水果1 次以上。与不食用新鲜水果的人群相比,每周摄入新鲜水果1 次以上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降低7% ,这种现象在男性(11%)和吸烟人群(13%)中尤为明显。结论:新鲜水果的摄入可能降低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其详细的病因学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