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71.
ICU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原菌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依据CLSI 2008-2009年折点判读。结果 217株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4.9%)、肺炎克雷伯菌(16.6%)、大肠埃希菌(13.4%)、鲍氏不动杆菌(15.2%);4种重要病原菌均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尚保持了100.0%的抗菌活性外,PAE及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10.1%~11.9%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已出现泛耐药菌株。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多药耐药菌,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2.
病历报告梁××,男性,23岁,荣成人,烟台专署建工局工人,住院号19699。患者于1962年3月7日上午九时许,用口經皮管(管径約6厘米)中吸取汽油,不慎将汽油吸入两三口,而且經鼻腔嗆出一部份,当即咳嗽一陣,遂昏迷不醒人事約三分鐘。醒后觉头暈、头痛、头內作响,口咽部有烧灼感,恶心欲吐。胸前疼痛,呼吸困难,煩躁不安,于上午11时入院。查体:体温39°,呼吸25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30/90毫米汞柱。发育营养佳良,半坐位,面潮紅,煩躁不安,呈兴奋状态。张口呼吸,咽部充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医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标本共分离464株菌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1525Expression型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产ESBLs的测定,采用SA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泌尿系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40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ESBLs菌256株,检出率63.4%;分离出60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5株产ESBLs菌,检出率41.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98.4%、96.9%和96.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100.0%、96.0%和84.0%,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产ESBLs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CO2激光打孔抽吸冲洗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6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及注射器抽吸冲洗,每2周1次,共1~2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B组:33例,作囊肿注射器穿刺抽吸冲洗,每周1次,共1~4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C组:38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并注射器抽吸冲洗治疗,每2周1次,共1~2次。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4.55%,44.74%;治愈率分别为61.11%,24.24%,23.68%。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随访期内,三组总复发率分别为22%,33%及39%。结论:CO2激光打孔抽吸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浸润癌术后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43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术后VTE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VTE形成发生率为7.8%(19/2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3,95%CI(1.08-1.47),P=0.030]、吸烟[OR=2.42,95%CI(2.11-5.31),P=0.010]、既往合并其他恶性肿瘤[OR=6.49,95%CI(1.23~26.16),P=0.001]、既往血栓病史[OR=4.62,95%CI(1.01~6.95),P=0.000]、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99,95%CI(1.27~4.22),P=0.023]是早期子宫颈浸润癌术后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需在术前对VTE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术后VTE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液炎性标志物IL-6在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血清采集并送检,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2、3、5、21 d的血清IL-6变化情况,明确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同时对其中80例患者的血清IL-6含量与穿刺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2 d的血清IL-6水平较均明显升高(2 d〉1 d〉术前),术后3、5 d呈下降趋势(5 d〈3 d〈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组术后21 d血清IL-6水平较术后5 d明显下降,感染组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发生组血清IL-6于术后3 d达最高水平,并于术后5 d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组血清IL-6术后5 d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80例患者中,血清IL-6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8.00%,假阳性率为12.00%,假阴性率为13.33%。结论:IL-6在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中一项可靠的辅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7.
78.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教学试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院内感染控制方面的不同场景,进行直观培训,让所有受训者以游戏者的身份直接参与进去,进行人机对话,极大地提高了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受训者的参与热情,获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79.
小儿粪石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粪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小儿粪石性肠梗阻24例,8例经3~5天保守治疗未愈而改为手术治疗,另16例入院后急诊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粪石梗阻所致,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 粪石性肠梗阻是小儿肠梗阻最常见原因之一,调整小儿饮食结构是预防肠梗阻的主要措施。手术是小儿粪石性肠梗阻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规律.方法: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选时,发病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运动相评分.结果: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发现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积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除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的运动功能积分间不存在明显差别,其余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另外,从患者康复各阶段运动功能变化上可以看出,康复组在各阶段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积分在各阶段的增长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早期能够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后期康复治疗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但是速度变慢,然而相对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仍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