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医院185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18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9%;肠球菌属第2位,占16.2%;金黄色葡萄球菌第3位,占15.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医院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2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22.7%)、肺炎克雷伯菌(20.2%)、大肠埃希菌(19.2%)、鲍氏不动杆菌(17.7%)等,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为40.0%,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7.3%。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3.
范文 《中医药导报》2006,12(2):53-54
对72例髌骨软化症给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内服壮骨关节丸,中药熏洗的综合疗法,治愈48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7%。文章分析了各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规律.方法: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选时,发病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运动相评分.结果: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发现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积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除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的运动功能积分间不存在明显差别,其余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另外,从患者康复各阶段运动功能变化上可以看出,康复组在各阶段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积分在各阶段的增长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早期能够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后期康复治疗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但是速度变慢,然而相对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仍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CO2激光打孔抽吸冲洗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6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及注射器抽吸冲洗,每2周1次,共1~2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B组:33例,作囊肿注射器穿刺抽吸冲洗,每周1次,共1~4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C组:38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并注射器抽吸冲洗治疗,每2周1次,共1~2次。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4.55%,44.74%;治愈率分别为61.11%,24.24%,23.68%。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随访期内,三组总复发率分别为22%,33%及39%。结论:CO2激光打孔抽吸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正> 本文将我科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收治的肝炎病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诊断学方面的规律。一般资料肝穿者中男73例,女18例,年龄:14岁—20岁3例,21—40岁81例,41—65岁7例。肝穿者中活体穿刺74例,临死前及死后立刻肝穿的17例(均为重症肝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轻症肝炎22例,重症肝炎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肝硬化6例,其他4例。病理诊断由我校病理科作出。每例标本送检时不附临床诊断名称,穿刺用改良负压吸引细针,所获组织立即固定后送检。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报告1988年4月~1990年8月间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与对照组25例相比,初获疗效:(1)明显降低氮质血症与改善肾功能;(2)明显缩短少尿期与尿蛋白阴转时间;(3)明显减轻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4)明显提高治愈率与降低病死率(P<0.01)。同时探讨中药"护肾液"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输卵管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50例不孕症患者共650个周期。曾因输卵管妊娠或输卵管阻塞、粘连或积水行输卵管切除术或修复整形手术的共304例,其中行输卵管切除术155例(A组),单侧输卵管切除126例(单侧输卵管切除组),双侧输卵管切除29例(双侧输卵管切除组);输卵管修复整形术149例(B组)。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或单纯男方因素行IVF-ET者为对照组,346例。检测各组的性激素水平及AFC,比较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结果:1A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反应发生率增加(P0.05),而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 FSH)、b FSH/黄体生成素(b LH)、雌二醇(b E2)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0.05),B组b 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促性腺激素(Gn)天数延长(P0.01,P0.05)、Gn用量均增加(P0.01),A组Gn天数长于B组(P0.05)。3组间优质胚胎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比较,术侧卵巢的窦卵泡数与获卵数均明显减少(P0.01)。5双侧输卵管切除组与单侧输卵管切除组相比,Gn天数延长,Gn用量增加(P0.01)。结论:输卵管手术会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影响程度与手术范围和手术损伤程度有关,但不会明显影响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0.
任范文  张云志 《吉林医学》2013,(20):4042-4043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柳氮磺吡啶加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9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A组40例,给予复方黄柏液,100 ml/次,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1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B组37例,给予柳氮磺吡啶,初剂量为2 g/d,无明显不适,可渐增至4~6 g/d,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1.5~2 g/d;氢化可的松200 mg,4周后逐渐减少剂量;将上述两药加入温0.9%NaCl溶液100 ml,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总疗程共45 d。观察组42例,为上述两对照组药物联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A组82.5%和对照B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柳氮磺吡啶加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