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为了使急诊科护士身体达到较佳状态,避免亚健康带来各种不适而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解决亚健康的相应对策.结果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个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压力,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了护患纠纷.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少急诊科护士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沉默Notch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JNK1和p5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构建shRNA-Notch1真核表达质粒用于转染MCF-7细胞使Notch1基因沉默。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CF-7细胞Notch1、Hes-1、PUMA和NOXA蛋白的表达,JNK1和p53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caspase-3活化水平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人乳腺癌MCF-7细胞Notch1基因被沉默后,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JNK1和p53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UMA和NOX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结论:沉默Notch1基因可能通过激活JNK1信号通路活化p53,促进PUMA和NOXA蛋白表达,进而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不同静脉采血方法的优劣,寻找最佳采血方式。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6月新入院患儿271例,均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将其随机分成三组,A组93例,B组96例,C组82例。A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通过采血针头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B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比较三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合格率、工作人员手污染率等指标。结果:A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量合格率高于B组和C组(P<0.01),工作人员手污染率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降低采血量不准确、血标本溶血、凝固现象的发生,以及减少医源性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烟酸组和对照组.第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CP-1浓度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MCP-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14周后,兔主动脉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并明显可见斑块形成.烟酸干预6周后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主动脉内膜厚度小于高脂组,斑块面积也显著小于高脂组(P<0.01).正常饮食兔的MCP-1水平很低[(61.4±10.2)pg/mL],高胆固醇饮食后显著升高[(227.1±23.0) pg/mL],烟酸干预6周后则显著降低[(164.5±21.7) pg/mL,P<0.01];血清MCP-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烟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作用可能与其降脂及降低MC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出院病人随访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出院病人50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出院病人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模式,观察组采用随访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的随访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对随访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6%vs 76.8%,P0.05),随访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36.74±5.41)分vs(30.08±5.69)分,P0.05],遵医行为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病人采用随访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病人的满意率、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效果优于常规随访模式。关键词:护理服务模式;随访;出院病人;满意率;自我效能评分;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烟酸对高脂血症兔主动脉壁脂蛋白脂肪酶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探讨烟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淀粉组与烟酸组:淀粉组(n=5)饲以高脂饲料及淀粉;烟酸组(n=5)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400 mg/(kg.d)];另5只兔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结束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法观察烟酸对主动脉壁脂蛋白脂肪酶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结果烟酸组1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淀粉组分别下降43.9%、47.0%和4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P均<0.001);与淀粉组相比,烟酸组斑块面积减小约1.97倍,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分别减小约2.87倍和3.70倍;烟酸可显著下调主动脉壁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和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结论烟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动脉壁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和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及WHOQOL-BREFQOL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染发生率、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住院天数、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在胃肠道反应的人数上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性膀胱炎不良反应.结论 循证护理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毒汤对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行锥切术后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HSIL行锥切术后HR-HPV DNA核酸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给予自拟中药"清毒益气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停药,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HR-HPV DNA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治疗后HR-HPV 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75.59%。53.06%患者HR-HPV DNA水平从治疗前的阳性转变为阴性。结论中药益气清毒汤对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行锥切术后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有独特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能否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发生与建立。方法首先将i PSCs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利用维甲酸(RA)将其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最后撤去RA贴壁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i PSCs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发生的形态特征,利用FM1-43染色技术分析突触末端的功能活性。结果小鼠i PSCs能够在RA的诱导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这些神经细胞可以被成熟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标记物标记,新分化的神经元还可以观察到树突棘及突触连接的形成,在去极化刺激下突触活动增强,表现为轴突末端大量FM1-43阳性内吞颗粒。结论由小鼠i PSCs分化而来的神经细胞在体外形成突触连接的过程,提示其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功能性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细胞模型,并探讨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对细胞骨架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β_(25~35)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结果 Aβ_(25~35)经过"老化"处理后,可以明显引发PC12细胞死亡,导致PC12细胞发生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Aβ_(25~35)也可以引起细胞骨架解体,同样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PC12细胞的细胞骨架对Aβ_(25~35)的神经毒性非常敏感,细胞骨架的解体很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学改变,同时Aβ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