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和YY1蛋白(YY1)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PA和YY1蛋白在45例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所有贲门癌组织均来自林州市中心医院,并对患者随访5a以上。结果 45例贲门癌组织HPA阳性表达率为56%(25/45),YY1阳性表达率为22%(10/45);HPA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食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44(35,52)mon和60(56,64)mon,HPA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小于阴性表达者(P<0.05);YY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95%的可信区间为54(43,66)mon和50(44,57)mon,YY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大于阴性表达者,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影响最大。结论 HPA和YY1阳性表达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贲门癌独立的预后指标,淋巴结转移是贲门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贲门活检组织各级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食管癌高发区30岁以上同卵双胞胎进行现场普查.结果:112对双胞胎中,贲门腺癌6例,双发(两个成员均发病)贲门腺癌发生率0.9%(1/112),...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总数及阳性转移个数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入户和(或)电话随访及住院病理结果核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单纯手术治疗的1955例贲门癌患者不同淋巴结切除总数和不同阳性转移个数的生存期。结果:138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为1~3枚,4~6枚,7~9枚,≥10枚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35、39和63个月,Log-rank检验,χ2=20.626,P<0.001。56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为1~2枚,3~4枚,5~6枚,≥7枚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6、168、212和202个月,Log-rank检验,χ2=5.077,P=0.166。阳性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枚、2枚、3枚和大于3枚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8、41、36和27个月,Log-rank检验,χ2=25.771,P<0.001。结论:淋巴结切除总数的增加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阳性转移个数多可缩短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的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P53和PCNA分子学特征。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lcianblue-Periodicacid Schiff,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cianblue,HID-AB)以及ABC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的组织化学及P53和PCNA蛋白表达变化特征。结果肠型GCA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3.08%)明显高于非肠型GCA(29.55%)(P<0.01);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6.15%)也明显高于非肠型GCA(65.91%)(P<0.01)。含硫化粘蛋白的GCA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0.59%)明显高于不含硫化粘蛋白的GCA(41.51%)(P<0.05);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4.12%)也明显高于不含硫化粘蛋白的GCA(71.70%)(P<0.05)。结论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判断GCA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类的重要指标,并可能对了解GCA临床生物学特征(如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癌旁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PTEN蛋白变化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食管癌和癌旁正常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的变化,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43例食管癌伴淋巴结转移标本来自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患者年龄42~74岁,所有病例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从癌、癌旁上皮及淋巴结取材,置85 %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5 μm。2 .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及分化程度,将食管上皮分为:正常上皮(NOR)、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DYS)、原位癌(CIS…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中sPLA2(Ⅱ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分析80例贲门癌组织和16例贲门癌旁肠化组织中sPLA2(Ⅱa)的表达情况:结果sPLA2(Ⅱa)在癌旁肠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贲门腺癌组织(75.0%US37.5%,P〈0.05),高、中、低分化贲门腺癌sPLA2(Ⅱa)阳性率分别为38、5%、27.6%、48.0%,三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LA2(Ⅱa)可能参与了贲门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40 a间贲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74-2013年确诊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资料,按确诊时间分层比较不同时间段贲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40 a间贲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40 a间中国GCA发病以男性为主,并呈逐渐上升趋势,中位发病年龄段推迟至60~69岁。肿瘤部位主要集中在贲门部,但贲门胃体底部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40 a间中国GCA患者确诊时肿瘤大小逐渐缩小;大体类型以溃疡型为主,但早期肿瘤大体类型逐渐增多,弥漫浸润型明显减少;分化程度逐渐趋于低分化;浸润程度逐渐趋于浸润全层,但浸润黏膜下层以内所占比例也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逐渐提高。结论 40 a间男性、60岁以上、贲门胃体底部肿瘤、肿瘤长径<6 cm、早期肿瘤大体类型和溃疡型、淋巴结阳性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肿瘤的高发年龄推迟;主要分化程度由中分化向低分化转移;浸润程度由浸润肌层向两极转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贲门癌组织中的基因组变化,寻找相关未知基因。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分析10例原发性贲门癌组织基因组变化。结果;CGH分析显示1q(4/10),11q(3/10),3q(2/10),8q(3/10),8p(2/10)为出现频率较高的扩增区,9q(3/10)的缺失可能是贲门癌的特征性变化。结论:1q,11q,3q,8q,8p,9q可能存在与贲门癌相关的未知基因。  相似文献   
69.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表面变化及其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141例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患者PTEN的表达状况。结果: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PTEN阳性率分别为47%(34/73)和43%(29/6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PTEN蛋白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淋巴结转移组PTEN免疫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但统计分析未发现PTEN免疫阳性反应率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存在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存在一致的PTEN蛋白变化,提示2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MUC3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来自河南省贲门癌高发区63例、低发区103例无症状居民贲门粘膜活检组织和高发区70例、低发区39例黄门癌(GCA)手术切除组织的MUC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高、低发区居民贲门上皮各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MUC3蛋白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不典型增生(DYS)→贲门癌(GCA),MUC3蛋白表达免疫阳性率高发区分别为13%、44%、29%和38%,低发区分别为13%、13%、50%和33%。结论: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演进过程中MUC3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DYS阶段的变化最明显,而高发区居民CAG阶段阳性率最高,提示2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