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的HBV载体pHBV-mSIS/△C。瞬时转染HepG2细胞,以adwR9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和细胞内HBV S抗原;重组载体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共转染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内和上清液中病毒量。结果突变载体转染细胞胞内和上清液中S蛋白表达量及分泌量与adwR9无明显差别;突变载体与adwR9共转染组上清液和胞内病毒量较pcDNA3与adwR9共转染组低。结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对HBV S蛋白的表达量和分泌量没有影响,但干扰病毒复制和包装,具有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mIL-1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DC511mIL-12,ELISA方法检测质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淋巴母细胞增殖法检测mIL-12的生物学活性;分别于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内直接注射质粒DNA,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体积变化及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注射质粒DNA后1月进行瘤体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mIL-12基因治疗组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显著受抑制(F=4.10,P=0.03),小鼠存活期显著延长(X^2=4.48,P=0.03).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质粒DNA瘤内注射1月后,pDC511mIL-12组肿瘤病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病灶内肿瘤细胞广泛坏死。结论:瘤内注射mIL-12表达质粒DNA可抑制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验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和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增强。作者分析肝硬变患者外周血TGF-β1mRNA和血清中有活性的TGF-β1蛋白及其结果与型前胶原N端肽(PP)血清水平间的关系。方法:肝硬变患者50例,健康自愿者8人,取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用巢式RT-PCR扩增TGF-β1mRNA并测定血清中TGF-β1和PP的水平。结果:分析表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有高阳性率的表达。血清中TGF-β1与P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证实肝硬变患者TGF-β1基因在外周血中表达增强,与PP血清水平相关,表明TGF-β1可能在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DNA序列联合基因免疫在HBV转基因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免疫刺激DNA寡核苷酸 (CpGODN)与HBVS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V HBs)联合免疫HBsAg转基因鼠 ,通过ELISA观察小鼠血清HBsAg及抗 HBs抗体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 (SP法 )及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HBsAg表达量的改变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 :V HBs联合CpGODN组 6只免疫鼠中有 2只血清抗 HBs抗体阳性 ,其平均效价为 (5 6 2 1± 15 16 )mU ml,血清HBsAg浓度在免疫后第 8周时有 2只转阴 ,而单用V HBs组及V 10 12对照组小鼠血清抗 HBs抗体均阴性、HBsAg含量无明显降低。V HBs +CpGODN组肝组织HBsAg的表达量低于V HBs组及对照组 ,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炎症组织活动度积分明显高于V HBs组及对照组。结论 :CpGODN联合V HBs可增强其免疫应答及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95.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具有两套独立表达单元的真核表达载体 pRSC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RSV启动子下游 ,称为pRSC HBV/HCV ,转染SP2 / 0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观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法、MTT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pRSC HBV/HCV转染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96.
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锦华  陈力强  范公忍 《医学综述》2013,19(11):2075-2076
目的探讨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采用胃镜下套扎术治疗的EVB患者5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EVB患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100%(54/54)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9/54)低于对照组的42.59%(23/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2.0)d,少于对照组的(18.1±3.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观察组再出血率为5.56%(3/54),对照组为24.07%(13/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套扎术具有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的显著优势,是治疗EVB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锦华  陈力强  范公忍 《医学综述》2013,(24):4555-455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收治的57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 h内接受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57例患者共接受76点组织胶注射,累计注射组织胶109 mL。结果①76点组织胶注射均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②57例患者均为活动性出血,注射组织胶后均即时止血,随访期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24例患者复查了胃镜,10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明显缩小,14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未见明显变化。近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3%,死亡原因均为肝性脑病。③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4例患者出现低热,9例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感。结论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确切,具有止血效果好、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配合HBV载体的研究,为HBV载体提供包装。方法 HBV全基因经删除包装信号e区后,插入到潮霉素抗性pMEP4载体,转染HepG2细胞系,用潮霉素筛选形成细胞克隆。检测表达HBsAg及HBcAg较多者作为HBV包装细胞系,进一步转染稳定表达复制缺损型HBV的质粒,PCR方法观察上清液中病毒的形成。结果 包装细胞系高表达HBsAg和HBcAg:携带重组HBV的G418抗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潮霉素抗性包装细胞系后,经两种抗生素同时筛选,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出突变型HBV,未检出野生型HBV。结论 删除了包装信号的HBV次全基因,失去了形成完整HBV颗粒的能力,但能为复制缺损型HBV提供包装所需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99.
靶向HBV C区RNAi对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靶向HBVC基因区的RNA干扰(RNAi)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HBV基因组C区的Nt2021-2049作为靶序列,合成相应的正、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形成双链,克隆人shRNA表达质粒,将得到的质粒与HBV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观察HepG2细胞中HBV的受抑情况。结果病毒复制及HBeAg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所选靶区通过RNAi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00.
李冰  范公忍  曹建彪 《医学综述》2012,(19):3284-328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别分离42例HCC、27例肝硬化、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AFP-L3,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及AFP-L3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AFP-L3≥10%为阳性诊断标准,HCC患者血清中AFP-L3异常升高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病毒性肝炎组(P<0.01),灵敏度为64.72%,特异度为95.16%,诊断准确度为88.06%。结论 AFP和AFP-L3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联合诊断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