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CVRNA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本文就目前几种HCVRNA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表达和HCV颗粒感染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抗HCV核心区及NS3区单克隆抗体,对35例慢性丙肝患者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慢性丙肝患者PBMCs的HCVAg阳性率为82.9%(29/35),其中82.8%(24/29)的病例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占全组病例的68.6%(24/35)。同时发现部分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一系列凋亡性改变。结论:HCV可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这可能是导致患者HCV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崔琨  范公忍  姬胜杰  侯保全 《中国药房》2012,(31):2897-2899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正常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复制肝癌H22荷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环磷酰胺(30mg·kg-1)和黄芩素高、中、低剂量(80、40、20m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5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的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瘤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中剂量黄芩素可显著抑制模型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或P<0.05),抑制率分别为61.63%和44.65%;可显著提高G0/G1期细胞百分比(P<0.05),并减少S期细胞(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高、中剂量黄芩素可显著增强肿瘤组织中Capcase-3活性(P<0.01或P<0.05),抑制Bcl-2mRNA表达(P<0.01或P<0.05);高剂量黄芩素可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中BaxmRNA表达(P<0.05)。结论:黄芩素可促进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apcase-3活性、提高Bax表达,并抑制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血清HBV-DNA定量PCR检测对干扰素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利用有限稀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8例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α-2b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38例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DNA阴转7例(18.4%);治疗24周阴转11例(28.9%)。其中病毒滴度〉250pg/mL者阴转11.1%(1/9);病毒滴度25fg ̄250pg/m  相似文献   
26.
端粒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手术切除PHC 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2岁~71岁,平均47.4岁,术前均未放疗,标本均于离体后数小时内采集,液氮速冻后,转至-80℃冰箱贮存备用,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7.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求早期诊断肝细胞癌微量转移的方法。方法 建立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甲胎蛋白信息核糖核酸(AFP-mRNA)进行了检测,并与慢性肝病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44例PHCC中有27例检出AFP-mRAN,阳性率61.4%;10例肝硬化中2例阳性,占20%;肝炎及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PHCC患者PBMC中AFP-mRNA是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微量转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克隆并表达HDAg基因,确定HDAg蛋白在细胞内定位。方法常规分子克隆、错配PCR、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等。结果通过RT-PCR及错配PCR方法从1例HBV/HD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成功克隆出HDAg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其来源于我国流行的基因I型河南株。将HDAg基因克隆于真核载体转染肝细胞,证实两种不同形式的HDAg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结论 HDAg定位于细胞核可能是其发挥相应生物学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YMDD、YVDD和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6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和YIDD质粒构建成功,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5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出现变异6例,阳性率为9.07%;其中YIDD和YI/YMDD各1例,YVDD3例,YV/YMDD1例。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抗病毒药物压力不是导致HBV YMDD变异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30.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AFP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与恶性肿瘤血管增殖有关的因子。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因此,TSGF可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而为临床应用。为了解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TSGF水平及与肝癌标记物AFP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SGF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病例选自我院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间住院患者211例,其中肝癌患者83例,男56例,女27例,中位年龄51.3岁;肝硬化患者128例,男9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8.4岁。均经病理、CT、B超等方法确诊。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中位年龄49.5岁,无肝病体征。各项肝炎指标均为阴性。AFP值≤25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