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中的复合型疫苗是采用双疫苗组分-DNA疫苗和重组痘病毒载体疫苗(简称“痘苗”),免疫策略为“prime-boost”方案。本研究设计了DNA单独免疫、复合型疫苗以及痘苗单独免疫1次和2次的毒性研究。并且根据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检测其免疫原性、免疫毒性相关指标,进行了  相似文献   
32.
目的C57BL/6小鼠肌肉注射治疗性HIV腺病毒载体疫苗后,研究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从而预测可能的毒性靶器官,考察疫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并为疫苗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方法每只小鼠肌肉注射给予5×109vp。分别在给药后第3、15、30、60和85天进行组织脏器取材。用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进行组织脏器基因提取,用经过确认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脏器中病毒载体的分布情况。结果(1)病毒载体主要分布在注射位点,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位点中病毒载体的分布逐渐减少;(2)淋巴结、脾脏、肝脏和骨髓中有相对较少的病毒载体分布,且不断的消除,但是与注射位点中的病毒载体的分布相比非常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完全消除;(3)所有动物的性腺(睾丸/子宫,附睾/卵巢)、肾脏、肺脏、脑、心脏和血液中,在不同的时间点都没有检测到病毒载体的分布。结论治疗性HIV腺病毒载体疫苗肌肉注射给药后,能引起系统毒性的可能性较小,从疫苗的生物分布角度,治疗性HIV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介绍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吸入途径给药及非吸入途径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介绍了常见实验动物鼻解剖学与组织学及其种属差异、常用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鼻腔上皮的取材方法、吸入药物引起的鼻上皮损伤的特点、使用吸入药物的动物数据来评估人类风险以及非吸入途径给药实验引起的鼻上皮病变特点和机制.结果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鼻大体和显微解剖学及组织学差别显著;常用实验动物例如大鼠、猴、比格犬及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鼻腔上皮的取材方法各有其特点;吸入药物引起的鼻上皮损伤及非吸入途径给药实验引起的鼻上皮病变特点和机制有所不同.结论 本文可帮助提高国内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的制片和诊断水平,为吸入药物及非吸入途径给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加客观、全面、准确的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建立Beagle犬和食蟹猴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判定血液和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普通级健康Beagle犬,6~9个月龄,食蟹猴,2~3岁。Beagle犬前肢桡静脉采血(食蟹猴为前臂静脉),分别采用Hitachi 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Advia 120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生化和血液指标,对测定结果作统计检验。结果/b> 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出Beagle犬及食蟹猴血清生化和血液指标的正常参考均值以及标准差。结论 初步建立不同性别间Beagle犬和食蟹猴的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