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8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出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传统的中风分类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并认为两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都有较大差异。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CT、核磁共振等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出血与缺血性中风部分有相同的病理基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先后或同时并存,使中风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更加困难,治疗更应慎重、稳妥。  相似文献   
92.
刘洪涛  苏镇培 《华西医学》1999,14(4):492-493
本实验通过研究高胆固醇对大鼠血压、脑血管的作用,以探讨高胆固醇、高血压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其相互间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SD)大鼠80只,体重80~100g,鼠龄2~3月,随机分3组:高血压 高脂组(HTHFCD组)40只,高脂组(HFCD组)20只,普食组(ND组)20只。HTHFCD组先复制成易卒中型能血管性高血大鼠(RHRSP)模型,双肾动脉银夹口径为03mm。术后定期测血压(采用尾测法)。12 高脂饲料喂养 RHRSP术后13周时,仅存活20史,此时,给HTHFCD组和HFCD组大…  相似文献   
93.
TCD时间窗内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脑梗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苏镇培,陈颖贤近年来由于以CT、MRI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设备、新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脑卒中的诊断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目前几乎还没有一种普遍肯定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94.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7月~1982年7月,我们采用广西梧州第三药厂与中山医学院共同研制的中药三七(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等共64例,进行临床观察。1983年7月~1984年7月又对该药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临床部分一、治疗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 病种分布:主要为脑血管病,有严重的中风40例,其中急性期脑血栓形成12例,脑栓塞3例。中风后遗症25例。脑动脉硬化、脑供  相似文献   
95.
脑缺血时的脑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镇培  卢林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35-637
急性脑梗死时 ,血流一旦完全阻断并持续很短时间 ,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恢复血流。另一方面 ,脑梗死发生的广泛缺血性脑损害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多环节的恶性级联过程。兴奋氨基酸细胞毒、钙过量内流、自由基反应是造成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因此 ,复流与神经保护相结合应是最有效的治疗途径。脑保护旨在通过药物或亚低温等手段 ,阻断缺血瀑布导致脑细胞坏死的不同机制 ,以延长治疗时间窗 ,增强脑细胞生存能力 ,促进后期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巳研制出一些可用于临床、有脑保护作用的兴奋性氨…  相似文献   
96.
102例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观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02例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血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包括肺心病组35例,正常组53例)测定结果相比较,讨论统计学处理结果,提出:1.全血粘度和血球压积的增高不一定发生脑血管意外;2.对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血浆粘度和血沉增高的情况,值得进一步探讨;3.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病变基础首先是血管壁的损害。  相似文献   
97.
李艳  苏镇培  黎宏庄  刘健 《广东医学》2005,26(12):1670-1671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时对血管闭塞程度的判断。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MRA并用TCD探测闭塞侧血流。结果62例患者中MRA提示54例有动脉闭塞,8例正常;TCD提示52例闭塞,10例正常。结论TCD能准确地反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当无法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RA等检查时,可代替造影检查,即时决策,确定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8.
西比灵对大鼠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比灵对大鼠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用插胃管法喟食西比灵对RHR进行治疗,观察动脉血压,脑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形态的改变。结果 用药2-4周动脉血压明显低于同期未用药RHR,4-6周后脑底动脉内腔面积,横断面积,中膜厚度等明显好于未用药RHR,这些作用可以持续2-4周。结论 在高血压早期,西比灵可以降低RHR的动脉血压,阻止脑血管损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弄清什么是脑死亡,才能解决立法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8月,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制定脑死亡法是十分必要的,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讨论、起草制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据悉,这也是1986年以来中国医学专家多方呼吁为脑死亡立法之后,国家卫生部官员首次公开表示给予支持。有人说,如果实行了脑死亡,势必对社会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首先,脑死亡必然在社会文化认识上产生冲击,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死亡、法律层面的死亡和脑死亡产生认识冲突。因为它不仅涉及医学、生物学,更与社会习俗、社会…  相似文献   
100.
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ADC值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分别在闭塞 1 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加权成像 (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完成检查后将大鼠处死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ADC值的改变。结果 缺血中心区的ADC值为 ( 0 45± 0 0 1 )× 1 0 - 5cm2 /s,半暗带为 ( 0 5 6± 0 0 2 )× 1 0 - 5cm2 /s,对侧平均值为 ( 0 66± 0 0 2 )× 1 0 - 5cm2 /s,相邻正常信号组织平均值为 ( 0 65± 0 0 3)× 1 0 - 5cm2 /s,经方差分析表明 ,前三者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48h后 ,在 3h内复流各组梗死灶的平均ADC值为 ( 0 65± 0 0 2 )× 1 0 - 5cm2 /s ,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在 6h后复流各组的平均ADC值为 ( 0 70± 0 0 3)× 1 0 - 5cm2 /s,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实验性MCAO 1 2h内缺血或梗死灶的ADC值降低 ,而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