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8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自发脑卒中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通过研究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自发脑卒中的病理形态,发现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等是出血性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共同病理基础。探讨了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并为混合性脑卒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态观察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不同时期和卒中急性期的脑微血管病变。发现高血压早期已有脑微血管损害,并随血压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重,至高血压晚期出现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水肿。此时虽未发生卒中,但受损微血管周围的神经细胞已出现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缺血缺氧表现。卒中时,管壁结构严重破坏,有的管腔闭塞。显示高血压时脑微血管病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卒中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70.3~1980.3住院的脑血管病624例。分为5组: 一、脑出血129例:男76例(58.9%),女53例(41.4%),男女之比为1.43∶1。发病年龄在56~65岁为最多,58例占45%。病程中出现高血压117例(90.7%),昏述88例(68.2%),偏瘫109例(84.5%)。失语26例(20.2%),抽搐16例(12.4%),消化道出血17例(13.2%)。过去有高血压者83例(64.3%),冠心病史者11例(8.5%),糖尿病史者3例(2.3%)。首次住院死亡率62.8%,主要死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44.
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快捷、实用的新方法,为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同步记录有创血压,按照临界关闭压(CCP)的理论计算出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和微动脉阻力,与改变血压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CP法检测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88±24.05mmHg,与常用血压改变测定的结果数值接近,可以相互替代。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阻力的升高,与动脉血压的升高,特别是脉压差的增大密切相关。结论按照CCP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的阻力,可以准确、快捷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5.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误诊分析(附35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了35例生前被误诊、尸解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结果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炎7例,乙型脑炎4例,脑肿瘤及脑积水各3例,视神经脊髓炎、脑脓肿、败血症各2例,麻疹、多发性脑脊髓瘤、淋巴瘤各1例.临床表现除脑膜刺激征、颅高压外,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改变为压力升高,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增高,糖与氯化物降低.尸检发现脑膜病变为主,脑实质、脑室、脑血管、脊髓均有结核病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临床表现与结核病变性质、部位密切相关,认识其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多样性以及动态脑脊液观察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6.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方法,并探讨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就诊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均行急诊头部CT扫描,排除脑出血,并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后24~72 h复查CT,将病灶最大径>5 cm并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脑叶以上者视为大面积脑梗死。先根据病灶受累血供范围分为三组,(1)>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2)MCA分布区;(3)大脑前或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再根据CT所提示病灶近皮质处侧支循环好坏、是否完全或部分累及皮质区、放射冠区、深穿支区,将前两组分出亚型。结果脑梗死面积按分型方法:第1组有20例,第2组有102例,第3组仅有8例。第2组可分为MCA、完全MCA加侧支好、MCA减皮质、MCA减深穿支、MCA减深穿支加侧支好、MCA皮质6个亚型。第1组和第2组的完全MCA亚型预后最差;MCA皮质亚型较完全MCA加侧支好、MCA减深穿支、MCA减皮质3个亚型有好的预后趋势。结论本研究的临床CT分型方法简便易行,可指导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7.
102例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观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对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已多有报告,但所得资料并不一致,现把我们在1980~1981年进行的这方面工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本组102例脑卒中病例,诊断标准按照高等医学院学教材(1979),包括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出血组:  相似文献   
48.
疼痛是癌肿病人的常见症状,据统计1/3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和60~90%的病人随肿瘤的发展有过中到重度疼痛。疼痛的临床评价对待所有癌肿病人的疼痛主诉应坚持几项基本原则,忽视这些原则会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则如下:①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②从患者癌肿病史中详尽收集其疼痛史。③适当估价社会及心理因素对主诉的影响。④详细的内科和神经系统检查。⑤安排和亲自复核  相似文献   
49.
银夹形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远期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形状银夹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远期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用内径均为 0 3mm的环形和槽形银夹分别复制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记录两组大鼠在肾动脉狭窄术后 3 0周内的血压水平、自发脑卒中率和心肌梗塞率。  结果 肾动脉狭窄术后 1~1 4周内 ,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 ,1 4周后环形银夹组血压高于槽形银夹组 ,3 0周内自发脑卒中率和心肌梗塞率也高于槽形银夹组。  结论 用环形银夹复制的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更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脑并发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APACHEⅡ评分对中风病人预后的预测及与GCS评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估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方法 搜集本科 1 989年 1月至 1 993年 1 2月 5年间死于中风住院病人共 1 1 2例 ,按死亡前病案记录进行APACHEⅡ评分 ,并以此评分估计死亡风险率。  结果 APACHEⅡ评分 3 0分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预后差 ,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者的死亡风险率估计更准确。  结论 该评分在预测中风的预后方面较GCS评分更有价值 ,认为APACHEⅡ评分用于中风病人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