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原核表达的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免疫哌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用抗原再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值指数.ELISA方法检测淋巴淋巴细胞悬液中IFN-γ、IL-10和IL-12产生水平.另一部分免疫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结果: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128 000,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2.10±0.12),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90±0.21).ELISA方法检测Rpf结构域多肽免疫组IFN-γ,IL-10和IL-12水平为(1 126±36) ng/L,(368±13)ng/L和(289±14)ng/L,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64±0.13)相比较,Rpf结构域多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抗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明显作用(细菌负荷为5.03±0.11,P<0.05).结论: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A20(肿瘤坏死因子可诱导的初级应答基因)在前列腺癌各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Du145,LNcap和22RV1中A2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20蛋白质(锌指蛋白A20)的表达。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20在前列腺癌5种细胞系中均表达,但表达水平有差别,在PC-3和PC-3M细胞中A20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细胞系(P<0.01)。结论:A20在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不尽相同,对A20表达的研究对于下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放疗前后端粒酶活 性的检测对于放疗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 PCR-TRAP方法检测 24例 放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4例宫颈癌组织中,放疗前有23例端粒 酶检测阳性,阳性率 95. 8%,放疗后有 15例端粒酶检测阳性,阳性率 62. 5%。结论:端粒酶 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放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放疗效果及结局的早期预测可能是一种有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人-鼠杂合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γ-精浆蛋白(γ-sm)人源性抗体轻链。方法:PCR扩增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人抗体全套轻链基因,克隆人含鼠源抗γ-sm抗体Fd基因的pComb3X噬粒中,建立人-鼠杂合Fab噬菌体抗体库。通过稀释滴定、限制性酶切等分别对库容、基因重组率和多样性进行鉴定。以M13K07辅助噬菌体超感染,利用纯化的γ-sm对杂合库进行筛选,对筛出的阳性克隆进行功能检测。结果:构建了库容量为1.2×107CFU、重组率为90%、多样性好的人-鼠杂合噬菌体抗体库。ELISA检测出2个强阳性克隆,Western blot确证为抗γ--sm的人-鼠杂合Fab,竞争ELISA显示其表观亲和力约为亲本鼠抗体亲和力的71.8%。DNA测序显示筛到的人源轻链可变区基因属IGKV4-1*01胚系家族。结论:成功得到人源性抗γ-sm抗体轻链,为进一步获得全人源化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CYP1A1基因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YP1A1基因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了解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因组DNA进行CYP1A1基因分型。结果 在 1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中 ,CYP1A1I/I型频率为 0 .1176 ,CYP1A1V/V型频率为 0 .176 5 ,CYP1A1I/V型频率为 0 .70 5 9,含至少一个Val等位基因 (I/V +V/V )的频率为 0 .882 4 ,是I/I基因频率 (0 .1176 )的 7.5倍。结论 CYP1A1基因多态性中Val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提示该基因突变也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告用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女性淋病性尿道炎和宫颈炎17例,将聚合酶链反应与淋菌分离培养比较,认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菌优于淋菌分离培养,具有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藤黄微球菌Rp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藤黄微球菌Rpf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藤黄微球菌基因组中扩增出藤黄微球菌Rpf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到pUC-19克隆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Pro-EXH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了氨基端带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pf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获得藤黄微球菌Rpf基因,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藤黄微球菌Rpf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融合蛋白主要在包涵体中存在,最后在变性条件下,用Ni2 -NTA 亲和色谱柱纯化目的融合蛋白,纯化获得的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Western-Blot证实获得的蛋白为所需要的目的蛋白.结论:构建了藤黄微球菌Rpf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Survivin靶向micro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并构建Survivin靶向的micro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Survivin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urvivin为靶基因,根据pPRIME载体要求,设计针对Survivin的microRNA序列,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克隆到载体中,序列正确的载体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Survivin的抑制作用。结果:用Xho I和EcoR I双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构建的microRNA表达载体序列正确,后者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结论:Survivin靶向micro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为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表达沉默后对PC-3细胞的裸鼠体内成瘤率,瘤体生长速度,以及平均瘤重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RNA干涉技术,用构建的pSilencer 3.1-SVV1、pSilencer 3.1-SVV2、 pSilencer 3.1-SVV3 siRNA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pSilencer 3.1-NC转染PC-3 细胞,使PC-3 细胞的survivin 基因表达沉默,随后将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转染了各质粒的PC-3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率,瘤体生长速度,以及平均瘤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pSilencer 3.1-SVV2和pSilencer 3.1-SVV3质粒转染组的裸鼠肿瘤成瘤率明显下降,裸鼠瘤体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未转染组和pSilencer 3.1-NC质粒转染组(P<0.01).实验终止时,肿瘤平均体积与瘤重与未转染组和pSilencer 3.1-NC质粒转染组相比减少50%-55%.结论:RNAi 介导的survivin 基因沉默可显著影响PC-3细胞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及瘤体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的表达蛋白。方法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克隆载体pUC19构建质粒载体pUC19-Rv0867c,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双酶切后连接于表达载体pPRO-EXHT,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再经IPTG诱导表达带His标签的Rv0867c融合蛋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表达形式。结果成功扩增出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pPRO-EXHT-Rv0867c,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经诱导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产物。经SDS分析,在80 kD处出现新生蛋白带,凝胶薄层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3.7%。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用Ni2+-NTA纯化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结论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并得到了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Rv0867c基因蛋白的活性及其功能,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促生长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