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S)与多巴胺D2受体启动子区域(DRD2P)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4例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DRD2P基因-141CDel/Ins多态性和TS的关联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种基因型:纯合子-141CIns/Ins(160bp,144bp)与杂合子-141CDel/Ins(304bp,160bp,144bp),未检出纯合子-141CDel/Del(304bp,304bp).病例组-141CDel/Ins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093,ν=2,P>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060,ν=1,P>0.05).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DRD2P基因-141CDel/Ins多态性尚缺乏关联.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从血液中早期检出伤寒沙门氏菌病原体的方法。方法:选择沙门氏菌属中的invA invE,采用PCR扩增-反相杂交法及电泳法同时对血培养物中的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电泳法6h检出8份,检出率80%。8h、10h可将10份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反相杂交法4h有3份阳性,阳性率为30%,6h有9份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0%,8h、10h可将10份全部检出,阳性率为100%。临床标本中电泳法12/16阳性,阳性率75%,PCR-反相杂交法阳性14/16,阳性率87.5%。结论:反相杂交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对伤寒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5种Rpf样蛋白(RpfA、RpfB、RpfC、RpfD、RpfE)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促生长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核酸序列分别设计5种Rpf样蛋白特异性引物序列,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克隆、表达及纯化结核分枝杆菌的5种Rpf样蛋白,应用获得的Rpf样蛋白对藤黄微球菌、BCG和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的促生长活性观察。结果成功获得了纯化的五种Rpf重组蛋白,其浓度分别为374.76μg/mL、300μg/mL、116.27μg/mL、306.9μg/mL、349.8μg/mL;促生长效果观察,其中RpfC无明显的促生长活性,RpfE的促生长活性最明显;A、B和D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这三种菌生长增殖的作用。结论Rpf样蛋白具有促进结核分枝杆菌增殖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基添加剂,为结核菌的快速培养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构建抗抗LPS Fab-BPI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通过RT-PCR,获得广谱抗LPSmAbC3A3(IgG)的Fd和完整轻链(LC)cDNA片段。在分别构建了pcDCNA3-Fd和pcDNA3-LC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包括BPI N端抗LPS活性中心的180bpDNA片段,通过一段长16个氨基酸的linker连接于上述Fab表达载体中Fd基因的下游,构建成Fab-BPI融合蛋白(FB)真核表达载体。将pcDNA3-LC质粒中包括hCMV启动子、LC和BGH polyA等序列在内的片段,插入到pcDNA3-Fd中hCMV启动子上游,从而构建成单质粒的Fab-BPI表达载体pcD-NA3-FB,转染真核细胞。结果 序列测定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pcDNA3-FB转染CHO细胞后,经ELISA、免疫荧光和mRNA鉴定表达成功,免疫印迹试验显示,与抗k轻链和抗BPI抗体反应的慢白区带的Mr均为60000左右。交叉反应试验证明,Fab和FB与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LPS有交叉反应性。结论 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表达出了抗LPS Fab-BPI(FB)融合蛋白。FB作为融合蛋白,集广泛交叉反应性和强大中和活性于一身,有可能成为更适于临床应用的新的抗LPS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5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含量与血清标志组合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关系,并对干扰索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200例分为干扰素组(实验组)和不用干扰素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分析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血清酶学(ALT、AST)的关系;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血清HBVDNA水平,大三阳病人较高,单纯HbeAb阳性病人较低;血清HBV-DNA随着拷贝数量的升高,其ALT和AS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也随之增加;干扰素治疗低滴度HBVDNA的病人疗效较好。结论:采用FQ—PCR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分析,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F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及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变异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12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g.6753-6755delACA纯合缺失变异,导致p.252delAsn;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弟弟均存在p.252delAsn杂合缺失变异;先证者妹妹为正常野生型。结论 p.252delAsn纯合缺失变异是该近亲婚配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DD3基因方法,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中的DD3 mRNA全序列,设计DD3基因的特异引物和探针,构建用于制备DD3基因检测的定量标准品的克隆载体;建立DD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别用于前列腺癌患者全血、尿液、前列腺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经稳定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实验评价,DD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64×10^3拷贝/L,线性范围为1.64×10^3~1.64×10^15拷贝/L.对临床收集的19份前列腺癌患者,20份非前列腺癌患者、30份健康者的全血、尿液及前列腺液标本进行检测.19份前列腺癌患者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100%(全血)、80%(尿液)、100%(前列腺液);20份非前列腺癌患者标本中只有1份前列腺液出现低拷贝值(1×10^5拷贝/L);30份健康者标本均为阴性.在全血、尿液、前列腺液标本中,前列腺癌患者DD3 mRNA含量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者(P〈0.05).结论:DD3基因是一种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可用于生物体液中少量癌细胞的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59.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有普及的趋势。毛细管PCR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的一种快速PCR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毛细管对热高度敏感的特点,加快热循环的速度,称为快速热循环系。由于是采用毛细管作反应容器,它们具有很薄的壁和很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因此导热性远远强于塑料管,使样品受热温度更快,加之毛细管PCR技术采用高速空气流作为加热、冷却介质,保证了温度的均一性,温度的迅速变化以及样品和空气间快速的热传导,提高了样品温度的变迁事。所以毛细管PCR技术,具有超快的循环速度、反应体积小…  相似文献   
60.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的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确定人体能产生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的细胞群体,为研究BPI在细胞内的定位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获得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和单个核细胞,PMN,HL-60及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RNA提取,逆转录PCR反应扩增BPI基因片段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逆转录PCR在PMN和HL-60细胞中扩增出BPI基因片段,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PMN和HL-60能够与抗BPI的单抗所结合而呈阳性。结论 BPI是中性粒系细胞的特异性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