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是指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sRNA)介导同源序列mRNA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对RNA 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正逐步阐明;同时作为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 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它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为RNA i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RNA i技术的有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s表达情况及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对TLR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1-13的表达;并以甲基强地松龙为免疫抑制剂,诱导小鼠免疫抑制后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s mRNA表达变化.结果:已发现的TLR1-13在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均有表达;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糖皮质激素处理后,部分TLRs在mRNA水平上可被上调.结论:Toll样受体是抗真菌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基强的松龙对巨噬细胞有毒性作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后可导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 dot blot,RDB)在陕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陕西地区610例丙型肝炎患者,利用PCR-RDB法进行丙肝病毒基因型检测,并使用SPSS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10例丙肝患者检出1b型273例(44.75%),2a型286例(46.89%),3a型30例(4.92%),3b型11例(1.80%),6a型10例(1.64%);各基因型间的患者性别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基因型别相比,HCV 3a型患者年龄水平最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陕西地区丙肝病毒以2a、1b型为主,患者性别及年龄与所感染HCV型别有关联性;PCR-RDB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有利于HCV分型在临床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44.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志贺菌ipaH基因、沙门菌ipaB基因及霍乱弧菌EPSM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加热煮沸法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 应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分别或同时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志贺菌606bp、沙门菌314bp和霍乱弧菌482bp的目的基因.结论 初步建立了灵敏、特异的一步法检测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体系,可用于高危腹泻致病菌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克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促Rv1009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方法采用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1009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pGEX 4T-2载体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表达Rv1009基因蛋白。结果经PCR扩增在1300bp处发现一条目的片段,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1009基因蛋白,经诱导后高效表达分子量为64KD的外源蛋白,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凝胶自动扫描分析,在A600值为0.6,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诱导表达3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即达峰值,占菌体总蛋白的22.8%。结论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1009基因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RPF样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获得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端活性片段蛋白,为BP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套式PCR扩增出BPI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然后亚克隆入质粒pcDNA3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BPI;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HO细胞并筛选阳性克隆,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BPI的表达和免疫学活性。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含有包括信号肽在内的BPI活性片段编码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序列相比,有6个核苷酸差异。转染筛选的阳性CHO细胞克隆表达产物能够被抗BPI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BPI活性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成功,为BPI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DOR-neo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lipofectin转染GLC-8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镜及3H-TdR掺入法,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对GLC-82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GLC-82细胞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胞浆中有明显的空泡及线粒体肿胀;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野生型p53基因可阻止GLC-82细胞周期停止于G1~S区;3H-TdR掺入试验提示,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GLC-82细胞DNA的合成。结论:这些结果阐明了野生型p53基因是抑制GLC-82细胞生长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定量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结果成功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组质粒标准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将模拟标本与分离培养对比,两者符合率为1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诊断及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可用于临床感染诊断及食品卫生监管、商品检验检疫等。  相似文献   
49.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92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ahpC,链霉素耐药基因rrs、rpsL,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及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SSCP筛选出突变序列,DNA测序分析突变性质.结果 59株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检出率94.9%(56/59),以Ser450Trp突变最多;9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katG基因突变检出率38.9%(35/90),以Ser315Thr最多,3株检出inhA基因突变,ahpC基因无突变检出;34株喹诺酮耐药株中gyrA基因突变检出率82.4%(28/34),主要为Asp94Gly,其次为Ala90Val;31株链霉素耐药株中,15株检出rrs突变,最常见为A514C和A1041G,10株发生rpsL Lys88Arg突变,总的链霉素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7.4%(24/31);3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中embB 基因突变检出率19.4%(6/31),主要为Met306Val.结论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基因突变分析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katG、gyrA、rrs、rpsL、embB 等耐药分子标识,显示了西安地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突变特点,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用于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策略.方法 采用Dot-ELISA法检测流感患者中的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初步明确为甲型流感或排除非甲型流感;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者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进一步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 对44 448例在西安地区就诊的发热伴有流感样症状者的鼻咽腔取分泌物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其阳性筛检率为28.25%;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阳性的17 714例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41.92%.结论 首先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排除非甲型流感病毒;进而在甲型流感病毒的范围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即加快了甲型流感病毒的排查效率,又减轻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压力;进而又减轻了大部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核酸检测的经济负担.该文认为该检测策略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参考,可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控制、诊断,以及合理用药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