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调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无菌方法收集患者尿液标本,采用Vitek-AMS鉴定病原菌和CLSI/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882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1917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假丝酵母菌、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分列前4位(32.2%、16.3%、10.8%和8.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LGR)检出率分别为30.5%、74.4%、0.78%和72.5%.MRSE和非MRSE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2.3%和24.4%、63.0%和48.8%、37.8%和0、82.4%和68.3%、56.3%和12.2%.HIGR和非HIGR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86.7%和66.1%、66.0%和39.3%、74.0%和45.6%、19.2%和10.2%.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显著上升;特殊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普通菌株.  相似文献   
42.
目的在同一细胞中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特定标志物的蛋白和基因水平。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系JIMT-1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荧光(IF)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JIMT-1细胞中HER2表达情况,并比对两种方法得到的HER2蛋白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是否相同;在JIMT-1细胞中分别采用IF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以及两者联合检测法检测HER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在JIMT-1细胞中对HER2、Pan-CK、Ki67蛋白和基因水平进行联合检测。结果JIMT-1细胞中IF和IHC检测HER2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相同;IF和FISH单独检测HER2蛋白和基因表达与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检测结果一致,IF和FISH联合检测不会影响HER2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的判读,同时对于HER2基因拷贝数判读无影响;通过对不同细胞定位的标志物检测,发现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标志物均可联合FISH检测,并且不会影响标志物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判读以及基因拷贝数的判读。结论采用IF和FISH联合检测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对特定标志物蛋白和基因水平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气单胞菌不同菌种胆汁的耐受特征,探讨嗜水气单胞菌与其他气单胞菌感染部位不同的原因。  方法  挑取8个种共20株气单胞菌,测定这些菌的胆汁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描述常见气单胞菌的在不同胆汁浓度下、厌氧或需氧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  气单胞菌不同菌种对胆汁的耐受能力不同,维氏气单胞菌及肠棕气单胞菌对胆汁适应性最好,MIC为9%~11%,MBC为11%~12%;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中间气单胞菌及双壳类气单胞菌对胆汁适应性较差,MIC为4%,MBC为6%~10%。 达卡气单胞菌不同来源菌株间胆汁耐受有差异。增加气单胞菌的初始菌量,气单胞对胆汁耐受性增加;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对胆汁的耐受性最好。 厌氧环境更利于气单胞菌早期对胆汁的适应。  结论   气单胞菌不同菌种对胆汁的耐受能力不同;初始菌量及氧气影响气单胞对胆汁的耐受。  相似文献   
44.
目的从甲型、乙型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探讨新冠肺炎的防控策略。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2017年至2019年3个冬季(当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就诊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液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然后通过试剂提供阴阳性比对卡进行结果判读。结果2017年至2019年3个冬季(当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共检测33968份甲型流感标本,28533份乙型流感标本,甲型流感阳性率为13.81%,乙型流感阳性率为1.21%。2018年冬季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2017年和2019年冬季,2019年冬季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2018年冬季;甲型流感阳性率1月份比其他月份高;乙型流感阳性率总数1月份虽比其他月份高,但2017年冬季以2月份最高,2018年冬季3月份最高;2017年、2018年冬季老年人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儿童,2019年冬季儿童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老年人;2017年冬季老年人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儿童,2018、2019年冬季儿童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老年人,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甲型、乙型流感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从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始,2、3月份流感病毒送检人数及阳性率显著降低,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其防控策略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果断措施常抓防控管理;冬、春季是防控重点,老弱群体更是重要保护人群;加强发热门诊筛查,固守新冠肺炎的前哨阵地;抓紧研究疫苗药物,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治水平;切实做好个人防护,保证医护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发生了改变,致病菌种也有明显变迁。除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仍然敏感。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真菌感染早期的、特异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真菌耐药机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本文就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 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 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建立迁移率改变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实验参数,为准确检测核转录因子-κB奠定基础。方法分子探针标记,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核转录因子的提取,NF-κ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实验条件为300V,电泳18分钟后,对分子探针活性没有影响,分子探针与核转录因子结合特异性良好,电泳条带清晰。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省时、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LIA)法筛查梅毒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36 000例标本均经过CLIA检测,以S/CO值大于1.0为阳性,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计算CLIA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CLI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7%、68.3%和100%,当S/CO值为1.08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8%。结论 CLIA法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初筛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C/EBPβ具有DNA结合活性的特点,建立检测核转录因子C/EBPβ的方法。方法研究特异的寡核苷酸序列,建立分子探针标记、拟合补偿曲线并研究DNA分子与转录因子特异结合的相关实验参数。结果γ-32^P—ATP为20pmol,C/EBPB寡核苷酸浓度为4pmol时,分子探针活性高,掺和效果好;活性变化回归拟合呈线性关系,r^2=0.975;应用此研究体系参数可检测到0.5μg的核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C/EBPB条带和未结合寡核苷酸分子探针的游离带清晰、特异。结论此方法特异性好,可用于鉴定特定基因调控序列中是否存在C/EBPB结合位点或细胞核蛋白中是否存在C/EBPB以及C/EBPB对特定转录过程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