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近2年临床分离出的16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感染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的总结分析。结果 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共分离出16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57.4%)和血液(11.8%);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及血行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严重,表现为多药耐药趋势,碳青霉烯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原宣武区2008~2011年4年间肠道门诊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用药,为制定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肠道门诊病例数据并描述性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病患男女比例为1.006∶1,多为本市户籍成人,占总体病例81.76%,20~35岁年龄组人群占38.08%,其中25~30岁占全部人群的16.09% ;就诊病例(含复诊病例)中大便性状以糊状或稀便为主,其次为水样便,分别为64.21% 和27.27%,正常性状只占2.4%;肠道门诊病例"消化不良"诊断总体比率达45.99%,其次为"腹泻待查"25.02%,其他肠道疾病的诊断(28.99% ) ;4年间"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比率分别为14.84%、12.14%、12.96%和15.44%,呈上升趋势;4年来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57%、29.43%、29.98%和23.67%,以喹诺酮类多见,其次为氨基糖甙类;口服补液盐总体使用率达80%以上,其中2009 年使用率较低(73.63% );微生态制剂、黏膜保护剂总体使用率均达94%以上.结论 在人群尤其20~35岁人群中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十分必要,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的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建立C57BL/6小鼠抗菌药物诱导艰难梭菌感染模型,为更有效地认识人类艰难梭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C57BL/6小鼠经抗菌药物混合液预处理3天后,进行克林霉素腹腔注射。之后给予高、中、低浓度艰难梭菌ATCC43255悬液灌胃,建立艰难梭菌感染诱导肠损伤和结肠炎的CDI模型。观察小鼠的病死率,平均相对体重、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粪便艰难梭菌A&B毒素变化。结果 小鼠经抗菌药物处理和艰难梭菌灌胃后,出现腹泻,体重下降,粪便艰难AB毒素检测阳性。结肠病理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等结肠炎表现。随着灌胃菌液浓度的增加,小鼠症状越重,粪便毒素值越高。造模后存活下来的小鼠即使再次给予艰难梭菌灌胃也不再出现症状。结论 C57BL/6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模型与人类CDI病程变化相似,可进一步用于CDI防治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师已成为检验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为检验医师定位及在医学院校中培养出合格的检验医师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XCL1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4名健康体检者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同时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XCL16和高敏CRP(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A基因型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GG、GA基因型(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等位基因是高hs-CR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95%CI:1.08~2.59,P=0.021);以血清hs-CRP水平中位数(0.91 mg/L)为界定值分为2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hs-CRP>0.91 mg/L组中显著升高(P=0.008,0.036);而血清CXCL16水平与其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16基因A181V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  相似文献   
28.
苏建荣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2):57-57,4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诊断学授课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实践务必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依据办事。以循证医学为主导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按照此要求从事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处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北京友谊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谱变迁;了解其葡萄球菌盒式染体色mec(SCCmec)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使用WHONET 5.6软件对2011至2013年间MRSA药物敏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分离的非重复MRSA 30株,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SCCmec基因型分型。结果 2011~2013年3年的调查显示,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 1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 662株,检出率58.4%,3年检出率成逐渐上升趋势。MRSA检出标本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最多,其次为血液、脓分泌物和尿液标本。MRSA主要分布在ICU、医保中心和急诊。662株MRSA对青霉素均为100%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80%,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97.2%~95%和96.7%~88.8%和97.2%~95.4%,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较敏感,耐药率10%,3年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耐药菌。检出SCCmec III型有27株,检出率为90.0%;其余3株为未分型菌株,占10.0%。结论本次MRSA耐药监测中,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较敏感,耐药率10%。其SCCmec基因分型以SCCmecⅢ型为主,与国内多数地区、医院报道的以SCCmecⅢ型为主相符。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流感病毒RNA的消除效率,筛选可用于环境中核酸污染清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纯化的流感病毒RNA滴染在玻片上作为研究对象,经消毒作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评价不同消毒方式对流感病毒RNA的消除效果。结果中和剂鉴定试验显示中和剂、中和产物对PCR反应体系无显著影响。消毒剂对流感病毒RNA的清除试验显示,500 mg/L含氯消毒剂、500 mg/L二溴海因分别作用10 min后,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种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二氧化氯作用30 min,Ct值小幅度升高。碘伏、乙醇、季铵盐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对流感病毒RNA的清除效率很弱。结论含氯消毒剂及二溴海因对流感病毒RNA具有较好的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