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综合类 | 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热休克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它可以从抵抗损伤和加速修复两个方面对细胞进行保护。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内源性的抵抗作用。本文对热休克蛋白及其内源性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①从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重点是核心期刊,查阅有关心肌损伤与热休克蛋白之间关系的文献,关键词为“心肌损伤、热休克蛋白、缺血再灌注”。②在cnki数据库及PubMed检索2000/200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的文献资料,关键词是“心肌损伤、热休克蛋白”。资料选择:手工和应用计算机分别检索到13篇和29篇与热休克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选择实验性文献,即一次性文献。对于内容相近的文献选择在核心期刊发表或年限较近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得到35篇文献,其中2004/2006的文献有14篇,2000/2003的文献7篇。资料综合: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情况下启动热休克基因从而产生的一种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所有生物体。它具有非特异性、高度保守性、热休克蛋白70表达突出性、时间性、弱的ATP酶的活性和交叉耐受性等特性。热休克蛋白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抵抗损伤和加速修复这两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注意到热休克蛋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1988年,Currie等将SD大鼠进行热休克预处理,待其恢复24h后,进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结果发现热休克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力学指标的恢复明显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热休克蛋白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包括:稳定细胞内变性的蛋白质;减轻细胞内的离子紊乱;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干扰应激所启动的细胞调亡程序等4个方面。结论:热休克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内源性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回顾分析运动对骨组织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Osteo-porosis,physicaltherapy,Bonemetabol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骨组织代谢,运动疗法,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以及运动对其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献,筛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其中27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30篇。资料综合:骨组织代谢随年龄、功能状态、营养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认识正常骨骼组织的代谢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骨骼的异常代谢、运动对骨和骨组织代谢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合理的运动对于骨组织代谢的生理生化指标有着积极的影响,适宜运动复合营养、药物可作为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23.
背景:细胞凋亡程序可被运动刺激诱发启动造成细胞死亡。目的:分析运动训练对不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引起的不同组织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运动损伤,运动心脏重塑,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5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apoptosis"。同时检索Ginii数据库2000-01/2010-06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アポトーシス,運動"奔?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10-05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细胞凋亡,运动训练,骨骼肌,心肌,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结果与结论:无论是单次运动还是系统运动训练,都可以对骨骼肌、心肌、肝肾及淋巴细胞的凋亡产生影响,并呈现细胞凋亡水平随运动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细胞凋亡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运动心脏重塑,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骨骼肌氧化应激和Nrf2、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rf2/HO-1通路在有氧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7周高脂高糖膳食联合一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普通饲料喂养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n=8)和有氧运动对照组(C... 相似文献
25.
背景:细胞凋亡程序可被运动刺激诱发启动造成细胞死亡。
目的:分析运动训练对不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引起的不同组织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运动损伤,运动心脏重塑,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关系。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5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apoptosis”。同时检索Ginii数据库2000-01/2010-06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アポトーシス,運動”。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10-05期间运动训练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细胞凋亡,运动训练,骨骼肌,心肌,淋巴细胞,肝肾细胞”。
结果与结论:无论是单次运动还是系统运动训练,都可以对骨骼肌、心肌、肝肾及淋巴细胞的凋亡产生影响,并呈现细胞凋亡水平随运动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细胞凋亡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运动心脏重塑,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关系密切。
关键词:细胞凋亡;运动训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淋巴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36 相似文献
26.
选择志愿受试者24名,分为医学系普通大学生组8名,举重运动员组8名和短跑运动员组8名。受试者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的运动直至疲劳,运动过程中进行心力信号的监测。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心力变化趋势值举重运动员组显著高于医学系普通大学生组(P < 0.05),短跑运动员组非常显著高于医学系普通大学生组(P < 0.01);3组运动后恢复期心力变化趋势值均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和运动后即刻相比,运动后3 min和5 min均显著降低(P < 0.05)。提示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心脏健康,提高心力储备,动态型运动锻炼比静态型运动锻炼需要动用更多的心力储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心肌Ca2+代谢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n=8)和高脂建模组(n=36),C组正常饮食,高脂建模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7周联合一次性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共26只大鼠造模成功.建模成功大鼠分组为糖尿病对照组(D,n=8... 相似文献
28.
补充复力康合剂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及血清T、C、GH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充复力康合剂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探讨雌性成年大鼠GH/C比值与雄性成年大鼠T/C比值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雄性30只,雌性31只,随机分为雄性安静对照组、雄性运动对照组、雄性运动服药组、雌性安静对照组、雌性运动对照组和雌性运动服药组6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服药组每天负?%力竭游泳,每周游泳6天,观察游泳时间.运动服药组每天灌喂复力康合剂(10.8g生药/kg体重)1次,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则按同等比例灌喂蒸馏水1次.共4周.取材当日完成运动负荷后取血清,测定睾酮(T)、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C).结果:长期游泳训练导致雄性大鼠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而雌性大鼠则主要表现为GH的降低,服用复力康合剂后能提高雄性大鼠血清T水平和雌性大鼠GH的水平.运动服药组力竭游泳时间较运动对照组明显延长.以上结果提示补充复力康合剂对机体运动能力有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29.
背景:运动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从而避免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目前应用白细胞介素6和CK-MM评定骨骼肌微细损伤还较缺少实验性研究。
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骨骼肌结构损伤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和CK-MM变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6/2007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31.3±12.44) g。每组又随机分别分为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
方法:无预处理组:除对运动前组外其他大鼠进行一次速度19~21 m/min,坡度为-16°的90 min的跑台运动。运动预处理组:进行2周离心跑台训练,2周后,除运动前组外,其他大鼠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运动方式同无预处理组。
主要观察指标: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即刻、24,48和72 h观察比目鱼肌结构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CK-MM的变化。
结果:运动后两组大鼠比目鱼肌均出现损伤性改变,尤以无预处理组更为明显,且以运动后24~48 h较为严重。无预处理组运动后即刻血浆白细胞介素6显著增高,随后逐渐下降,72 h再次显著增高。运动预处理组运动后即刻略降低,随后逐渐升高,于48 h达峰值。运动后运动预处理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无预处理组。运动前运动预处理组肌酸激酶和CK-MM均低于无预处理组。运动后无预处理组、运动预处理组两组肌酸激酶和CK-MM先升后降,除运动后72 h 外,运动预处理组CK和CK-MM水平及变化幅度低于无预处理组。
结论:运动预处理有助于减轻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及运动应激所引起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肌酸激酶和CK-MM活性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更适用于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30.
运动对骨组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运动对骨组织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Osteoporosis.physical therapy.Bone metabol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骨组织代谢,运动疗法,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以及运动对其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献,筛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其中27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30篇。
资料综合:骨组织代谢随年龄、功能状态、营养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认识正常骨骼组织的代谢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骨骼的异常代谢、运动对骨和骨组织代谢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合理的运动对于骨组织代谢的生理生化指标有着积极的影响。适宜运动复合营养、药物可作为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