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22.
目的分析nuocytes转录因子RORα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链和Th9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哮喘小鼠肺组织表达的变化,探讨nuocytes对Th9细胞极化的影响,了解哮喘时肺组织对nuocytes和Th9细胞的应答状态。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RORα、IL-4Rα、IL-5Rα、IL-13Rα1、IL-13Rα2、IL-9和IL-9R等m RNA表达水平;对2类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Ig E的表达水平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哮喘小鼠模型中,RORα、IL-5Rα、IL-13Rα2和IL-9、IL-9R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IL-9及其受体的m RNA水平与RORα、IL-5Rα和IL-13Rα2 m RN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肺组织总Ig E的水平也随之增加。结论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nuocytes和Th9相关分子及其受体优势表达,反映肺组织对2类细胞的积极应答状态,其在哮喘炎症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克隆铜绿假单胞菌OprF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以期进一步开展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扩增出OprF基因.采用T-A克隆构建pMD18-T-OprF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经BamH Ⅰ、Hind Ⅲ双酶切获得OprF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获得pET32a-OprF重组表达质粒并在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Ni-NTA柱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和蛋白质印迹进行鉴定. [结果]克隆OprF基因(459 bp)并经DNA测序证实,表达重组蛋白OprF并获得纯化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蛋白质印迹鉴定正确.[结论]成功克隆了OprF基因并获得原核表达物,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研究和开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和促炎因子,可以通过损伤/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也可由活化状态的细胞主动分泌至胞外介导炎症反应.一直以来,HMGB1在各种急慢性炎症中的作用研究备受关注.器官组织纤维化为持续慢性炎症的后期病理变化,近年来,HMGB1在各种器官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结果显示,HMGB1在肝、肺、肾、心脏等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 HMGB1)对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的体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使用r 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6(GM-CSF-IL-6)、GM-CSF、IL-6和r HMGB1三者联合(GM-CSF-IL-6-r HMGB1)进行体外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Gr1+MDSC、CD11c+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用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粒细胞源性MDSC(G-MDSC)和巨噬细胞源性MDSC(M-MDSC)分别用r HMGB1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GM-CSF-IL-6、GM-CSF-IL-6-HMGB1刺激48 h后,CD11b+Gr1+MDSC比例增加,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减少;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G-MDSC和M-MDSC,用r HMGB1蛋白刺激48 h,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刺激后,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 HMGB1体外可以诱导分化MDSC比例增加,GM-CSF、IL-6与r HMGB1联用可以增强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DR-ECO)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探讨该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DR-ECO中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20株DR-ECO中,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4/5和aph(3')-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5%、5%、65%和55%;只有1株检出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其余基因型均未测出。结论:本组DR-ECO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aadA4/5和aph(3')-Ⅰ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而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检测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情况,以了解LAP-2型β-内酰胺酶对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水解活性.方法 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PCR法,在SWISS-MODEL利用PDB数据库作同源建模获得LAP-2型β-内酰胺酶的受体分子3D结构,使用ArgusLab4.1软件中的DOCK模块作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克拉维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中18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阳性率为90.0%,其中TEM阳性率50.0%,CTX-M-1群阳性率65.0%,LAP阳性率5.0%,LA T/CMY阳性率5.0%,OXA-1群阳性率25.0%;LAP-2型β-内酰胺酶催化效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结论 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1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对接的结合自由能,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结合自由能下降为前3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T-bet质粒局部应用对小鼠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肩部皮下,制备荷瘤小鼠模型;瘤内分别注射PIRES-eGFP/mT-bet(m指小鼠)、PIRES-eGFP质粒和PBS,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体积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T-bet的表达,QRT-PCR检测肿瘤组织T-bet和IFN-γ的mRNA水平。结果:瘤内注射T-bet质粒载体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肿瘤组织T-b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肿瘤组织T-bet和IFN-γ的mRNA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et质粒干预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缓慢,存活期延长。HE染色组织病理观察可见mT-bet干预组小鼠局部组织淋巴细胞大量浸润。结论:T-bet基因局部注射可延缓小鼠肺癌Lewis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对已发肿瘤的生长限制作用,为T-bet应用于肿瘤治疗积累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脊神经结扎模型(SNL)大鼠脊髓IL-1β、IL-6 mRNA的表达与双足痛觉敏化和异常疼痛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脊神经结扎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用up-down方法测定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echanical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以肠病毒71(entrovirus 71, EV71) 2A蛋白酶(2Apro)基因为靶序列合成的siRNA是否具有潜在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分别将40、60、80 nmol/L FITC标记的BLOCK iT Fluorescent Oligo转染RD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siRNA的转染效率。将化学合成的3个siRNA 2Apro (siRNA 69、294、319)和阴性对照的乱序si RNA(siRNA SCS)转染RD细胞,siRNA 2Apro为实验组,siRNA SCS为阴性对照组,另设模拟转染组,仅用脂质体处理;用EV71分别感染各组RD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病毒RNA和VP1蛋白。结果: 当siRNA浓度为60 nmol/L时转染效率最高,达87%。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只发生了轻微的病变。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iRNA 2Apro组的病毒RNA和VP1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EV71 2Apro基因为靶序列化学合成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