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范慧  胡鹏 《中国医疗设备》2020,(3):125-127,138
为改善医用耗材物流管理不足的现状,降低医用耗材成本支出,形成每件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我院基于HRP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材料建档标准、高值耗材单一条码管理、低值耗材与收费项目成本核算配对管理、借物与库存联动管理、院内外物流协同管理。该系统实现了医用耗材各使用环节、全生命周期覆盖、全流程追溯的精益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我院医用耗材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23.
杜乐梅  付淑军  吴增光  胡鹏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19,50(23):5760-5766
目的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黄独素B的代谢稳定性、主要CYP450代谢酶表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黄独素B分别在人肝微粒体(HLM)和大鼠肝微粒体(RLM)中共同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剩余的黄独素B含量,分析其在HLM和RLM中的代谢稳定性。利用10种重组人CYP450酶(1A1、1A2、1B1、2A13、2A6、2B6、2D6、2C9、2C19、3A4)分别与黄独素B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合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对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进行确认。此外,分别对HLM和RLM孵育体系中的黄独素B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考察黄独素B在HLM和RLM中代谢产物的区别。结果在HLM和RLM中,黄独素B的转化率分别为37%、59%,经HLM和RLM代谢的体外半衰期(t1/2)为97.4、52.3 min,推算得到的HLM和RLM中的固有清除率(CLint, in vivo)为8.23、23.9 mL/(min·kg),肝清除率(CLh)为5.89、16.8 mL/(min·kg),由此可知黄独素B在RLM体系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体外代谢酶表型结果可知其I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包括3A4、2C19、2C9、1A13及1A1,其中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起主导作用;肝灌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酮康唑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肝脏中CYP3A4的抑制作用增强,黄独素B在肝脏中的代谢减少,在灌流液中的剩余量增加,印证了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作用。此外,2种肝微粒体孵育后的黄独素B都只产生了1个代谢产物(M1),为黄独素B去甲基化产物。结论黄独素B在RLM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为CYP3A4,其在HLM和RLM中产生的代谢物均为去甲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后收集的肝癌组织标本9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163(TAMs标记物)及VEGF的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分期Ⅰ~Ⅱ期的肝癌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38.39±22.13)个,Ⅲ~Ⅳ期的肝癌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48.95±25.32)个(P<0.05),未出现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37.41±22.48)个,而出现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47.56±26.45)个(P<0.05)。VEGF主要是在肿瘤细胞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82,P<0.05)。结论 TAM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以及分期有密切关系,并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TAMs与VEGF的表达可用来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作为肝癌的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α-FR的配体探针PCR定量检测肾细胞癌(RC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并阐释该法测定RCC患者外周血CTCs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体外ACHN掺血回收实验评估α-FR的配体探针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TCs的有效性。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健康对照者、35例肾脏良性病变者及45例初诊RCC患者纳入本临床试验;RCC患者分为术前、术后两组。采集入组者外周静脉血4 mL(RCC患者于术前1 d、术后7 d采血2次),用上述方法定量检测CTCs。结果:ACHN掺血回收实验提示本方法的检测值同掺入已知数量肿瘤细胞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0.99),RCC术前组外周血CTC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肾脏良性病变组(P0.01,P0.01),并且RCC患者CTCs水平同肿瘤的TNM分期、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T_1、T_2期不伴转移RCC患者术后外周血CTCs水平的影响无差异(P=0.320)。结论:采用α-FR的配体探针PCR能有效检测RCC患者外周血CTCs,本方法定量检测CTCs可弥补肾癌TNM分期的不足,可能在评估RCC患者治疗效果和监测肿瘤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胡鹏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99-1200
目的:探讨我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为合理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0-2013年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和系统分析,了解今年来市大型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结果:近年来全市医保覆盖率不断攀升,而每年总额预付额度上涨幅度不明显,医保基金拒付情况严重,预付额度核算方式欠科学。结论:在更好满足医保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核算方式,加强医保管理,减少医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了解温州市公务员体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对温州市直机关公务员进行体能测试和健康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公务员的常见病、运
动习惯、吸烟、饮酒、睡眠等进行现况调查。由温州市体育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进行体能素质测试,由温
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内中膜(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厚度测量。结果 以456名资料完
整的40~60岁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 该人群患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 种疾病分别为: 颈椎疾病
28.73% (131例)、高血脂17.54% (80例)、高血压15.13% (69例)、骨关节病10.53% (48例)、消化
性溃疡6.58% (30 例)。体力评分及格率为53.73% (245/456), 其中女性公务员及格率(83/117,
70.94%)显著高于男性公务员(162/339,47.79%)(犘<0.01)。颈动脉内中膜(IMT) 厚度与年龄呈正
相关(狉=0.268;犘<0.01),与每天的吸烟量呈正相关(狉=0.083;犘<0.05)。体力评分与是否规律运动
有相关性(狉=-0.21;犘<0.01)。结论 温州市直机关公务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增强体质、科学运动,在医生和体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关键词:公务员;健康体检;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体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R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1 0046 03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肺栓塞的预防策略及早期诊治效果.方法 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四科发生肝胆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突发肺栓塞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肝胆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时通常无特异临床表现,当突发胸闷气促时,临床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对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围治疗期相关癌变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 9(CA19 9)、糖链抗原72 4(CA72 4)等癌变指标的变化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82%,高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676%,高于对照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研究组的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53% vs. 147%,176% 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EA、CA19 9、CA72 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研究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39±06)个月 vs. (21±04)个月,(62±09)个月 vs. (4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用于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并能显著降低CEA、CA19 9及CA72 4等癌变指标的水平,患者远期预后良好,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可通过调节用药量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