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着重讨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 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其中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0mg·kg- 1 ·d- 1 、螺内酯 2 0mg·kg- 1 ·d- 1 溶于饮水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治疗 1 3周 ;另一组给正常饮水。另选同源同系Wistar kyoto大鼠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1 3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 、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高于WKY组 (P <0 0 1 ) ,其中螺内酯组Ⅰ型胶原mRNA水平高于缬沙坦组 (P <0 0 1 )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低于WKY组 (P均 <0 0 1 ) ,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缬沙坦组 (P <0 0 1 )。结论AngⅡ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SHR心肌中活化的ERK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其中两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天、螺内酯20mg/kg/天溶于饮水灌胃,连续治疗13周;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Wist-ar-kyoto大鼠(WKY)比较。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SHR对照组心肌磷酸化ERK/actin值高于其余三组(P<0.01),螺内酯和缬沙坦组高于WKY组(P<0.01),两用药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均能通过抑制ERK途径而抑制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的表达和缬沙坦与螺内酯对SHR的IGF-1的影响,探讨IGF-1与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灌喂缬沙坦30mg/kg·d和螺内酯20mg/kg·d,另一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雄性同周龄WKY6只比较。实验期1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大鼠心肌IGF-1及IGF-1R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血压、LVM/BW均显著低于SHR组(P<0·01)。SHR对照组IGF-1和IGF-1R的表达明显高于WKY组(IGF-1180·4±12·3比97·6±10·1;IGF-1R203·3±14·4比92·4±10·3;P<0·01),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IGF-1和IGF-1R均比SHR对照组下降(IGF-1122·2±14·8比139·8±7·9比180·4±12·3;IGF-1R130·9±11·7比149·9±8·9比203·3±14·4;P<0·01)。而且缬沙坦比螺内酯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IGF-1及IGF-1R在肥厚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加,而缬沙坦和螺内酯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抑制IGF-1及IGF-1R的表达,结果提示IGF-1和IGF-1R在心肌肥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二者对SHR心肌整合素β1和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SHR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均分成3组缬沙坦组(缬沙坦30mg·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1·d-1)和SHR组,并与雄性同周龄WKY6组只比较,实验期14周。比较血压、左室重量/体重(LVM/BW)、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心肌整合素β1和FN的表达。结果(1)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血压〔(1125±88)mmHg和(1316±51)mmHg〕、LVM/BW〔(284±014)×10-3和(322±015)×10-3〕、CVF〔(321±022)%和(400±028)%〕、PVCA〔(062±015)%和(094±056)%〕均显著低于SHR组(P<005),缬沙坦组与螺内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SHR组心肌整合素β1和FN的表达明显高于WKY组〔其积分吸光度值(A)分别为(15687±2033)、(5430±800)和(45665±4127)、(15718±2830),P<001,而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FN的沉积较SHR组(45665±4127)均显著减少〔分别为(20047±1680)和(21358±800),P<005〕;缬沙坦组整合素β1的表达(9892±135)较SHR组下降(P<005),而螺内酯组整合素β1的表达与SH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和螺内酯不仅可以良好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阳性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 ;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 0mg·kg-1·d-1、螺内酯 2 0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 ,1次 /d ,连续治疗 13周 ;两对照组给正常饮水。鼠尾法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TGFβ1、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 13周后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Ⅰ型胶原mRNA水平组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 P <0 0 1) ,但较WKY组有所升高 ( P <0 0 1)。SHR对照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WKY组 (P <0 0 1)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低于WKY组 (P <0 0 1)。结论 AngⅡ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血管纤维化 ,在药物干预的过程中同时伴HGFmRNA水平升高。HGF具有抗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xendin-4(Ex-4)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5),Ex-4+I/R(Ex-4-I/R)组(n=15),Ex-4+exendin(9-39)[Ex-4-Ex(9-39)-I/R]组(n=15)。除SO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后再灌4 h,Ex-4-I/R组在I/R前给予Ex-4预处理,Ex-4-Ex(9-39)-I/R组在I/R前给予Ex-4和Ex(9-39)预处理。再灌注4h后进行心肌梗死面积评估,并取颈动脉血进行心肌酶、心肌氧化指标、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4h后,与I/R组比较,Ex-4-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分别为(54.1±3.0)%和(25.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x-4-I/R组比较,Ex-4-Ex(9-39)-I/R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为(4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O组比较,I/R组LDH、CK、MDA水平明显增加,HMGB1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Ex-4-I/R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x-4-I/R组比较,Ex-4-Ex(9-39)-I/R组中各项指标的改善均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4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进而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复极离散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试验组,65例)、冠心病组(78例),进行标准12导联的体表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复极离散度和稳定性:QT、QT间期(QTc)、TpTe、TpTe/QT、QT变异指数(QTVI)和QT短时变异性(STVT)。结果与冠心病组相比,试验组患者QT时程(387.7ms±25.2ms vs 384.2ms±23.6ms,P=0.12)和STV30(2.40±0.55vs 2.37±0.51,P=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心率较快(71.9次/min±13.1次/min vs 66.5次/min±7.3次/min,P=0.02),QTc(396.9ms±21.3ms vs 387.3ms±23.2ms,P=0.01)、TpTe(83.2ms±1 2.7ms vs 76.7ms±9.4ms,P〈0.01)、TpTe/QT(0.23±0.04vs0.19±0.03,P〈0.01)和QTVI(-0.32±0.05vs-0.52±0.08,P〈0.01)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复极离散度和不稳定性,可能是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阻力血管结构的影响,并观察在高血压血管壁增厚的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起的作用。 方法采用6周龄雄性SHR20只,随机分为Losartan治疗组(SHRlos)和对照组(SHR)。另选同系雄性6周龄WKY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6周龄SHRlos给予Losartan30mg/kg/d,溶于饮水灌胃治疗17周。颈动脉插管,心电血流动力学监护仪测定动脉收缩压,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血管壁腔面积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SHR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结构的变化;血浆放免法测肾素活性和AngⅡ含量。 结果(1)动脉收缩压(SBP)治疗结束后,SHR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是在研究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中新发现的重要信号通路,IL-23能促进辅助性T细胞生成分泌IL-17,促进炎性反应。大量研究表明IL-23/IL-17轴在多种慢性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IL-23/IL-17轴中的重要因子IL-23、IL-17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明显增高,IL-23/IL-17轴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标。进步深入研究IL-23/IL-17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将IL-23/IL-17轴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