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高龄患者,在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方案较多,因钉板系统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故目前多选用髓内钉固定系统[1]。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于2009年6月研究推出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特点的PFNA-Ⅱ,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操作便捷、术后疗效确切等优点,从而  相似文献   
102.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临床中发现干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目的:观察两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以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01/10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完成以细胞为对象的对照观察性实验.材料:健康分娩产妇自愿捐献的脐血60~180mL.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法获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密度均为1.0×104 L-1.主要观察指标: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检测显示,将两份不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后,细胞贴壁比单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快(P<0.05),增殖也非常快(P<0.05).3组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均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并且巢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别(P>0.05).结论: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作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宜昌市夷陵地区40岁以上成人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1.4%、65.5%、27.1%和1.8%。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肝功能、糖尿病家族史及睡眠情况等。结论宜昌市夷陵地区成人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需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营养代谢紊乱,终致患者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生活质量较差。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临床外科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的历史回顾、进展分类,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论,以及在重建消化道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综述文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MDC/CCL22-CCR4反应轴在小鼠胃癌腹膜乳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15小鼠前胃癌细胞(MFC)CCR4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615实验小鼠腹腔内注射0.2 ml Dil荧光颗粒标记的MFC悬液(含癌细胞1×104个)制备腹膜乳斑转移模型,观察MFC转移过程及部位,取大网膜分别做CCL22和CCR4的免疫组化染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乳斑区结构.实验动物被分为MFC组和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入MFC后第6、8、10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MF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水中的CCL22浓度. 结果 MFC初期转移在大网膜乳斑区,在乳斑区可检测到CCR4和CCL22表达.在扫描电镜下可见乳斑区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不连续的内皮细胞构成.CCL22在盐水对照组平均值是43 pg/ml,MFC组平均值是364 pg/ml.结论 MDC/CCL22-CCR4反应轴在小鼠胃癌大网膜乳斑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培养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过程中,细胞形态常易变得宽大不规则,传代不易贴壁,死亡率高,找到一个维持细胞稳定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目的:拟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和扩增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用DMEM/F12 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培养,实验组用DMEM/F12 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 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观察组织块游出细胞的时间和细胞形态,每隔3 d或4 d更换培养液,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用0.25%胰酶消化后,按1∶2或1∶3的比例传代。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中从8~10 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实验组中从6~8 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1周后可见多数呈长梭形或扁平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围绕组织块成旋涡状,前3代细胞形态及传代间隔时间两组基本相同;3代以后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易于贴壁,传代死亡率低,生长曲线提示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周期显示第3,6代 7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且第3,6代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CD44,弱表达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 HLA-DR。结果提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出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时间提前和有助于促使细胞贴壁,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形态稳定性,提高增殖能力,并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Wharton’s jelly;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7.
克罗恩病致肠梗阻的手术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急症状态,因通过障碍的部位、原因不同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经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致肠梗阻虽在原发性肠梗阻中占较小比重,依其独特的病理过程和特点合理的把握,准确、适时的外科干预成为决定患者转归的重要环节而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目前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效果不理想,可能因素有很多。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放射敏感性。方法:取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细胞活力最强的位点扩增3-5代的肿瘤球细胞,给予不同X射线剂量照射,检测其细胞活力,以确定最适的放疗剂量。结果与结论: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有差异;8Gy以上X射线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说明脑胶质瘤具有异质性,部位不同,脑肿瘤干细胞增殖活力不同;不同的放疗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结直肠癌病理分化及肿瘤进展的关系,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进而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及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开腹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合术后病检分析CD44、ICAM-1和VCAM-1与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进展的关系,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肿瘤黏附因子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分化中低分化及其他组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虽比高中分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转移组和TNM分期Ⅲ期组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和Ⅰ期+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前后比较,sCD44v6、sICAM-1和sVCAM-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但与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 提示sCD44v6、sICAM-1和sVCAM-1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不促进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不增加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转基因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饲养转基因APP+胎鼠,定期合笼,利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转基因鼠,以刚果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切片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严格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羊膜,体外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经尾静脉移植。Morris水迷宫测试移植前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当天开始称重,每隔三天一次,持续三周。移植后解剖小鼠,收集全血并分离血清,进行心、肝、肾功能的血液生化和12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该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作综合评价。 结果:移植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移植组动物的体重增长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肿瘤和死亡发生。血液生化和12项肿瘤标记物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小鼠明显促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见致死致瘤现象发生,心、肝、肾功能未受影响。利用该种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