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移植肝功能状态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24、48h、3和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热缺血30min组,肝移植术后1周的存活率达到83.3%(10/12),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8.3%(7/12)和50.0%(6/12)。热缺血45min组,术后1周的存活率为66.7%(8/12),但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33.3%(4/12)和8.3%(1/12)。至于热缺血60min组,1周的存活率仅为8.3%(1/12)。结论: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30min以内的热缺血。45min的热缺血损伤,虽对术后1周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远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60min以后,移植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均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2.
骨肉瘤P21^WAF1蛋白、PCNA与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21^WAF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21^WAF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45例骨肉瘤中,P21^WAF1有8例阳性表阳,阳性率为17.77%;PCNA均有表达,阳性率为100%;Ki-67有27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0%。结论:P21^WAF1的低表达、PCNA、Ki-67的高表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检测P21^WAF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蛋白等多个指标可较全面反映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3.
目的和方法:为了解SD大鼠肝卵圆细胞体外转化过程中胞浆游离钙及cAMP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胞浆游离钙浓度。以放射免疫法检测cAMP含量。结果:从喂饲3'-甲基-N,N-二甲基-4-氨基偶氯苯(3’-Me-DAB)大鼠分离到的卵圆细胞,体外生长至30代时发生转化,生长速度加快。80%的转化卵圆细胞为异倍体,并能在软琼脂中呈克隆性生长。尽管细胞在转化过程中未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改变,但细胞游离钙升高和cAMP水平明显降低,反映细胞传导系统发生了改变。结论:这种细胞第二信使物质的改变使细胞保持恶性转化表型并能不断生长。  相似文献   
34.
目的动态观察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动态观察单纯热缺血期和肝移植术后6h、24h、48h各组移植肝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NHBD的供肝不仅发生热缺血阶段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在移植肝复流后,也存在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期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热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热缺血30min以前,移植肝仅出现组织细胞的变性,未见明显坏死。45min组,肝组织可见小灶状的坏死,在小叶中央区首先发生。60min组,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扩大,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肝窦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呈泡状或气球状,肝血窦阻塞,呈微循环障碍。结论大鼠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损伤处在可复性阶段。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5.
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探讨肝脏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对42例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的大鼠肝脏标本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光镜下,热缺血30min以后,开始出现肝细胞轻度水肿,灶性的空泡变性,并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未见明显坏死。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尤为明显,但直至热缺血60min,大部分细胞仍为可逆性变化,仅少数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和核溶解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热缺血30min始出现肝糖原颗粒减少,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在热缺血60min后才发生明显的酶活性降低。结论: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肝脏在单纯热缺血损伤时,缺血时间在60min以内,肝细胞损伤大多仍处在可复性阶段,仅部分缺血细胞发生不可复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一例右眼脉络腆巩膜视神经转移癌。首发症状为视蒙,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4(1/2)月后始出现全身症状.1年后死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电镜观察对确定病理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尸检报告为右肺门下腺癌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37.
骨肉瘤P21~(WAF1)蛋白、PCNA与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的表达 ,及其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 :45例骨肉瘤中 ,P2 1WAF1 有 8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17.77% ;PCNA均有表达 ,阳性率为 10 0 % ;Ki 6 7有 2 7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6 0 %。结论 :P2 1WAF1 的低表达、PCNA、Ki 6 7的高表达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 ,检测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等多个指标可较全面反映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8.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癌胚抗原(CEA),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8,18),甲胎蛋白(AFP)和a1-抗胰蛋白醇(AAT)在75例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其中,CEA57/75例阳性(76%);CK8,18 54/73例阳性(72%);AFP51/75例阳性(68%);AAT58/75例阳性(77.3%)。AFP和AAT在中等分亿(Ⅰ级HCC中阳性率最高,CK8,18在低分化(Ⅱ级)HCC中的表达比其他3种相对较高。CEA抗血清能显示HCC的毛细胆管分化,它是HCC的特征性标记,在病理鉴别诊断上有很大意义。CK8,18,AFP和AAT可见于非肝细胞来源的肿瘤,病理上的应用价值有限。AAT在HCC和癌周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66.7%,远比AFP68%和26.7%高,两有显差异(P<0.01)。因此,血清AAT的检测对HCC的诊断和预后估计可能比AFP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9.
陈琼荣  胡瑞德 《肝脏》2006,11(2):132-132
死者女,23岁,2004年2月15日因"咽痛、发热1周"入住外院行抗菌、抗病毒治疗无效,2月20日下午开始咯血,并有全身出血倾向;21日出现烦躁不安.当日晚转入我院时神志模糊,于2月22日12时入住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死亡.外院查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性升高,PT、APTT延长,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偏低.  相似文献   
40.
松弛瓣膜综合征(FVS)系指一个或多个心瓣膜有异常增大、过长、粘液性变,在关闭时脱垂而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可能与临床警惕性增高,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MME和2 DE)的普遍使用有关。国外文献报导需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各种病因中,以松弛二尖瓣(FMV)最多见,我院资料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病因亦以松弛主动脉瓣(FAV)居首位。现将我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证实为FVS的16例就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改变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