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其受体(FGFRs)的动态表达,探讨FGF1在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并染色鉴定.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成骨和成脂标志基因以及FGF1/FGFRs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分化前后FGF1的表达.Real-time PCR及油红O染色鉴定外源性FGF1对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 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FGF1和FGFRs在诱导过程中呈动态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FGF1主要在细胞质中分布,成骨诱导3d后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增加;相比对照组,加入外源的FGF1组7d后脂滴数量明显减少,成脂标志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0.01),而加入外源的FGF1 3 d骨桥蛋白(OPN)表达升高(P<0.05).结论 FGF1能够抑制hBMSCs的成脂分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骨桥蛋白表达而提前hBMSCs的成骨矿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药物浓度(100nM)甲状腺素对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软骨细胞聚集体分为常规培养组(DMED+10%FBS)和100nM甲状腺素组(DMED+10% FBS +100nM甲状腺素),体外培养1、2和3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二型胶原和十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软骨特异基因PCR分析.结果:100nM甲状腺素组形成的软骨细胞聚集体的体积和湿重均明显低于常规培养组,甲苯胺兰、二型胶原(ColⅡ)染色较常规培养组弱,软骨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常规培养组相似,软骨细胞肥大相关基因十型胶原(Col Ⅹ)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成骨方向分化相关基因(Col Ⅰ,Runx2)的表达与常规培养组相似.结论:高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抑制软骨细胞肥大,但同时也抑制了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细胞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33.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众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逐渐兴起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组织工程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尤其植入血供不佳的受区时,因不能及时地与机体建立起血供连接,使得成骨效果不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已成为构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因高度的自我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MSC成骨分化的研究很多,但体外、内的成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提高MSC的成骨性能成为关注热点。MSC成骨性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从细胞来源、分离纯化、诱导策略及血管化等4个方面对影响MSC成骨性能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蕴含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ADSC在抗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也被证实。本文就ADSCs在皮肤抗皱、美白、促进毛发再生、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插入分离的毛囊单位,构建带有皮肤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探讨毛囊对组织工程皮肤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头皮分离成毛囊单位,插入由Ⅰ型鼠尾胶原、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中,浸没培养1周,气-液界面培养3周.通过镜下观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工程皮肤和毛囊的生长状态.结果 相对于悬浮培养的毛囊,实验组毛囊体外生长期延长,结构更完整.HE染色显示,实验组组织工程皮肤可见毛囊和皮脂腺存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带有毛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中可见反映基底膜完整性的Laminin和Ⅳ型胶原呈线状连续分布于表皮、真皮连接处;而反应表皮成熟度的CK4和CK10/13则呈阳性分布于基底上层非角化细胞.结论 复合毛囊单位可以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组织的分化和成熟.本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和毛囊的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单侧面肌失神经支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面肌失神经支配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单侧面肌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在失神经支配后1、3d,1、2周,1、2、4、6个月制作面肌标本,改良Gomori三然染色观察线粒体变化;酶组化染色检测肌球蛋白(Actin)的表达;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内核酸含量变化。结果:失神支配初期线粒体功能加强、酶活性增高、收缩蛋白质表达增强;2周后,线粒体退化、肌纤维代谢活性降低,收缩蛋白质表达下降;1个月后肌纤维型分别开始转换;6个月组明显型组化,核酸量上升,并出现少量再生的肌纤维。结论:单侧面肌失神经支配后发生典型的失神经萎缩,2-6个月有增殖改变,失神经支配1个月内是对抗肌萎缩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Cs,将hBMSCs及hUVECs按1∶1比例直接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Matrigel实验观察共培养对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BMSCs成骨诱导7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共培养对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hBM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Matrigel实验显示共培养组形成的毛细血管状结构较单一细胞组多。成骨诱导的hBMSCs中,共培养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单一细胞组茜素红染色阴性。结论 hBMSCs与hUVE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共培养体系中,未诱导的hBMSCs能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状结构,已成骨诱导的hBMSCs成骨矿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9.
焦虎  肖苒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4):1118-1120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变成具有间充质特性细胞的过程,其最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发现,出生后在创伤修复、肿瘤转移、组织纤维化等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就与皮肤EMT相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EMT特征及发生机制 在EMT过程中细胞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闭锁蛋白、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桥粒芯蛋白等表达下调,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纤维连接蛋白等表达上调[1].发生EMT的细胞失去顶-底极性及细胞间紧密的连接,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获得较强的浸润和迁移能力,同时分泌更多的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2]. 引起EMT发生的因素繁多,EMT发生机制也非常复杂,目前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EMT的机制研究相对透彻,对其他机制也有一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以ITS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对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培养猪耳软骨细胞,分为无血清组和含血清组,无血清组应用包含胰岛素铁硒传递蛋白(ITS)、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含血清组应用包含10%血清的常规培养基。观察平面和三维培养状态下无血清培养基对软骨细胞增殖、基质分泌和软骨表型维持的作用。结果平面培养条件下.无血清组的细胞增殖率出现下调.细胞表型不能维持。在三维培养情况下无血清组可以保持软骨细胞存活和软骨细胞的表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组织学染色结果与含血清组无明显差异,软骨特异基因ColⅡ、Aggrecan的表达与含血清组无明显差异,并能够形成较好的软骨样组织。结论以ITS、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能基本保持软骨细胞的存活和表型.可用于软骨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