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40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定量检测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治疗(清热利湿法)前后的HBV前C基因变异。结果:治疗前的HBV前C区1762、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明显高于1899位点变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各位点变异率下降,其中治疗组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不同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1896>1764>1762>189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762、1764、1896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下降,其中1896位点信号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热利湿法在改善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临床证候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前C区突变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432.
在医院VTE防控体系下,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穿刺导管相关因素、血栓发生地点、血栓部位、Caprini评分等.认为当Caprini评分为极高危,要警惕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同时要将VTE防控体系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开展更有效的延续护理,才能有效地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3.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4 936例涂片中,细胞阳性病例1 413例,总检出率3.14%,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2例(0.4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占0.28%),鳞状细胞癌(SCC)4例(占0.09‰),腺癌(AC)1例(占0.0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19例(占0.27%),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19例(占2.05%),不典型腺细胞(AGC)40例(占0.09%)。对其中761例行病理学检查,并与细胞学结果比较,TCT的病理学阳性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100.00%(1/1),HSIL 90.40%(66/73),LSIL47.27%(52/110),ASC-H 67.69%(44/65),ASCUS16.32%(79/484),AGC 41.66%(10/24)。TCT的病理学准确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 100.00%(1/1),HSIL 60.01%(46/73),LSIL 37.20%(41/110)。结论:TCT检查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34.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乳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2008年对中山市99140例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婚育史、乳腺疾病史、饮食生活习惯及母系乳腺癌家族史等。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普查99 140例,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B超筛查乳腺肿块疾病检出率为91.22%;包括乳腺肿块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增生、乳头溢液等乳腺疾病总检出率为81.24%。乳腺疾病受年龄、绝经方式、绝经年龄、生育孩子个数以及乳腺疾病史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通过乳腺触诊评分,评分3分以上的妇女再进行乳腺B超检查使得乳腺疾病检出率明显增高,大大降低了乳腺疾病筛查的成本。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特别是手术绝经、绝经年龄晚的以及有乳腺疾病史妇女应作为重点的乳腺疾病筛查对象。生育孩子越多,乳腺疾病患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435.
中国三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杭州、太原和贵阳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太原和贵阳市选取11171名中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收集数据,调查烟草使用、烟草广告暴露情况、对烟草广告的感知度和易感性、二手烟暴露及知识、态度和行为.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调整,然后采用SPSS 15.0软件复杂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可信区间判断分析指标在不同人群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用于青少年吸烟影响因素的筛选分析.结果 3个城市11 171名在校学生总的尝试吸烟率为26.2%(95% CI:23.6~29.1),其中男生为39.9%,女生为12.5%;现在吸烟率为12.5%(95%CI:11.1~14.2),其中男生为21.9%,女生为3.2%;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职业中学最高(25.8%),高中次之(7.9%),初中最低(6.3%);不同城市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经济状况越好,吸烟率越低.开始吸第一支烟的平均年龄为11.9岁;近半数吸烟学生没有戒烟打算.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希望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好朋友中有人吸烟、家人中有人吸烟、周围朋友对自己吸烟的态度、对吸烟的一些错误看法(如低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难度、认为“吸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和“吸烟使人显得成熟”)均为青少年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3个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仍以男性为主,经济状况越差的城市吸烟率越高.此外,女生吸烟率已经高于成年女性,值得关注.建议尽快开展青少年控烟干预,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36.
目的 分析出生28~42 d出现佝偻病临床表现的纯母乳喂养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与其母亲血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4月-2017年10月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年龄为28~42 d、并且表现有佝偻病早期症状和(或)体征的119例纯母乳喂养儿及其母亲静脉血25-羟维生素D[25-(OH)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母亲血25-(OH)D>30 ng/ml者15例(12.61%),≤30 ng/ml者104例(87.39%);孕期平均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的母亲19例,血25-(OH)D中位数为28.8 ng/ml,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母亲100例,血25-(OH)D中位数为16.1 ng/ml,两组血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9例婴儿中补充和未补充维生素D组的婴儿血25-(OH)D中位数分别为20.0 ng/ml和9.5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血25-(OH)D与其母亲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婴儿血25-(OH)D水平(>20 ng/ml和≤20 ng/ml)与其出现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整体处于不足水平,两者之间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婴儿血25-(OH)D>20 ng/ml并没有降低其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风险。建议母亲孕期应积极补充维生素D,同时提倡从新生儿一出生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7.
肖琳  李启富  唐良萏 《生殖与避孕》2011,31(7):488-490,494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和雄激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PCOS患者及79例正常女性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AMH、血糖、胰岛素、雄激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间的相互关系。血清AMH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睾酮(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PCOS组血清AM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rson相关分析表明,PCOS组血清AMH水平与HOMA-IR及BMI不相关,与雄激素、年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COS组中血清雄激素水平是血清AMH的影响因素。结论:PCOS人群中血清AMH较正常女性升高,但其升高与IR无关,而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8.
卵巢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是一类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向尿路上皮衍化形成的肿瘤,其组织形态类似于移行上皮且缺乏典型的Brenner瘤成分.卵巢TCC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其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及预后评估,都有待妇产科医师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现就我院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收治的3例卵巢TCC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439.
目的:探讨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108例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RRH组,n=50)与同期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LRH组,n=58)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等情况。结果:RRH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RH组(145.2±42.7分钟vs 160.7±28.5分钟)、术中出血量少于LRH组(93.8±42.6 ml vs 127.2±100.1 ml)、输血率低于LRH组(0 vs 12.1%)、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LRH组(13.9±5.5天vs 16.6±6.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具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输血率低、留置尿管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440.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不同部位损伤对再认记忆的影响.方法 脑血管病组(共70例,按损伤脑区不同分为基底节区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颞叶损伤组,按损伤灰质、白质不同可分为皮层损伤组、皮层下损伤组,按损伤不同半球分为左半球损伤组、右半球损伤组)与对照组(共75例)在微机上完成双字词及无意义图形再认两项测验,观察脑血管病不同部位损伤患者再认成绩的差异及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再认成绩的差异.结果 脑血管病组双字词及无意义图形再认测验成绩[(10.13±2.72)分,(9.50±3.02)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96±2.97)分,(13.35±2.56)分](t值分别为5.98和8.30,均P<0.01),皮层损伤组[(9.08±2.11)分,(8.26±2.72)分]低于皮层下损伤组[(11.38±2.86)分,(10.97±2.72)分](t值分别为3.86和4.15,均P<0.01);左半球损伤组双字词再认成绩[(9.33±2.61)分]显著低于右半球损伤组[(10.84±2.65)分](t=2.39,P<0.05);基底节区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颞叶损伤组3组比较,2项测验成绩差异均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10.00和11.64,均P<0.01);颞叶损伤组两项再认测验成绩[(8.30±2.08)分,(7.35±2.83)分]均显著低于基底节区[(11.38±2.86)分,(10.97±2.72)分]及额叶损伤组[(9.94±1.83)分,(9.28±2.24)分](P<0.01,P<0.05),额叶损伤组2项测验成绩[(9.94±1.83)分,(9.28±2.24)分]均显著低于基底节区损伤组[(11.38±2.86)分,(10.97±2.72)分,均P<0.05].结论 脑血管病不同部位损伤患者有明显再认记忆障碍,皮层损伤组较皮层下损伤组再认记忆障碍严重,颞叶损伤组再认记忆障碍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