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Judet入路和前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治疗15例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患者。结果术中出血量500~580(545.61±10.94)ml,手术时间90~160(127.40±9.60)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7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2(9.54±1.73)周,未出现骨不连、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健侧98.13分±1.46分,患侧87.67分±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上举:健侧152.47°±3.66°,患侧147.00°±1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外展:健侧151.07°±4.42°,患侧146.00°±1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盂极角:患侧均20°,平均为32.73°±1.94°,健侧平均为33.80°±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功能恢复良好,盂极角、上举角度、外展角度均能达到理想要求,能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附加防旋钉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所采用内固定方式分为DHS附加防旋钉组(A组,32例)和DHS组(B组,2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尖顶距(TAD)、骨折复位质量(参照Garden标准)、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57例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31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严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25 mm TAD值(%)、骨折复位质量差(%)、骨折愈合时间:A组分别为92.4 min±24.5 min、365.7 ml±70.1 ml、16.5 d±4.5d、3.1%、6.2%、10.1周±2.1周;B组分别为88.7 min±23.1 min、360.4 ml±68.7 ml、17.5 d±3.5 d、4.0%、8.0%、10.8周±2.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A组为88.7分±10.7分,B组为82.1分±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加防旋钉具有较好的抗张力和防旋转作用,可改善骨折固定稳定性,结合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4.
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固定。其中骨折远端螺丝钉用常规方法行双侧皮质固定,因骨折近端髓腔内有人工假体和骨水泥柱占位,近端螺丝钉仅穿过单侧皮质,再加用捆绑带固定。结果术后4例随访5个月~2年,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19周。功能恢复满意,无假体松动、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固定髌骨横形骨折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基于膝关节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Patran及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双螺栓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屈膝90°髌股关节作用力600 N,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力学加载,分析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螺栓系统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螺栓与螺母相对最大位移为0.02396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47.57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57.40 MPa,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119.9 MPa;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克氏针相对最大位移为0.01338 mm,钢丝相对最大位移为0.00857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26.24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71.34 MPa,克氏针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63.1 MPa,钢丝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272.2 MPa。螺栓及克氏针张力带均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屈服强度。结论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均能够用于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螺栓固定的骨折端加压力更强,应力更为分散,克氏针张力带系统钢丝应力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外支架治疗跟骨开放性骨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2月,对24例跟骨开放性骨折,经急诊清创后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按按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9例,Ⅳ型3例.软组织损伤按Gustilo分类:Ⅰ型12例,Ⅱ型10例,ⅢA型2例.结果 随访5~26个月(平均13.1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8例,占33.3%,良12例,占50.0%,可4例,占16.7%,优良率为83.3%.后关节面、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效果良好,且便于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55足)涉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实施外踝下微创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Ⅱ型34例、Ⅲ型19例、Ⅳ型2例。切口采用平行距下关节的外踝尖下方的横切口,长2.5—3cm,显露塌陷关节面,复位后以1~2枚螺钉进行固定。结果随访4—22个月、平均10.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1.8%。后关节面、Boe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采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微创、简单、有效,避免了跟外侧传统的广泛切口带来的并发症,能解决大多数关节面塌陷类型跟骨骨折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38.
背景:目前普遍使用的黏合剂对粉碎骨折块进行黏合复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 目的:研制具有黏接骨骼作用的生物活性骨水泥。 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通过优化实验,从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稀散性等方面确定最佳配比。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65/3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4∶1时复合成粉体,并按固液比为1.0∶0.5(g∶mL)调拌后形成的骨水泥呈膏状,塑形性和抗稀散性能良好,固化时间12~18 min,抗压强度为(4.5±2.1) MPa。体外黏接猪股骨头抗拉强度在不同室温下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固化后2 h的抗拉强度达到24 h的94%。骨水泥为多孔状结构,孔径为100~300 μm,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布较均匀。提示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适当的力学强度以及较好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39.
肖海军 《医学综述》2011,17(10):1510-1513
应用骨黏合剂固定骨折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无不良反应作用、在常温下能实现快速粘合以及不影响骨折愈合特性的骨黏合剂已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医用骨黏合剂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α-氰基丙烯酸酯类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发展为近年来具有生物活性的骨水泥以及多糖类骨黏合剂,它们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改善。现就这些医用骨黏合剂的粘接机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骨折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按摩水道穴对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和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1000名产妇,根据其是否曾有过分娩经历和是否接受了水道穴按摩分成4组:初娩组,初娩+穴位按摩组,经娩组,经娩+穴位按摩组。未接受穴位按摩的两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自然排尿或后期必要时采用导管排尿;而两组接受穴位按摩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按摩刺激水道穴。记录并分析各组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参数、时间、排尿后残余尿量、排尿时的舒适感、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水道穴按摩可缩短初娩产妇、经娩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时间,减少初娩产妇、经娩产妇产后尿滞留量,降低初娩产妇、经娩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初娩产妇、经娩产妇首次排尿的舒畅感。结论:水道穴快速按摩刺激在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排尿问题和尿潴留并发症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