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 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60例,术后2 d患肩按照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功能训练,最终随访按Lazzcano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4~45个月,平均14.7个月。58例患者术后X线检查达到满意复位与固定,局部Lazzcano功能评定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配合术后完善的康复治疗,可得到非常满意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3.
跟骨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足部手术以往常采用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由于在一些手术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病均欠满意。我科自1998年8月开始采用跟骨麻醉进行足部手术2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拇外翻矫形共12例24足;糖尿病足坏疽截肢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坏疽截肢1例共3次,足部开放性外伤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 1.2 手术方法:患足踝上5cm左右上止血带根据病情采用驱血或不驱血,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0~26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调节和支配作用。Ⅰ型胶原是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增强成骨细胞黏附能力主要因素,是组成骨构架的基质蛋白;而Ⅱ型胶原由软骨细胞产生。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材料: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胫骨骨折组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各20只。方法:单纯胫骨骨折组大鼠于从左胫骨平台前缘插入1根中Φ8min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植备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3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后第1周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4周单纯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两组Ⅰ、Ⅱ型胶原表达量均下降。结论: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胶原的分泌规律与正常骨折愈合一致,区别在于各时间点尤其是在峰值点上表达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骨化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症术后骨化进展情况.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2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岁;随访时间1~6年,平均3.1年.颈椎前路手术36例,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固定手术5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X线、CT及MR影像学资料对骨化进展情况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涉及C3OPLL、伴胸椎OPLL、骨化类型、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及改善率与骨化术后进展的关系.结果 95例颈椎OPLL术后随访患者中,术后骨化进展39例,男28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41~71岁,平均55.9岁;年龄≤49岁12例,50~59岁12例,60~69岁12例,年龄≥70岁3例.颈椎OPLL后路手术后骨化进展有35例,而前路手术后骨化进展仅4例.以骨化物长度和(或)厚度进展≥2mm为标准,单纯骨化长度进展4例;骨化长度、厚度均进展33例;单纯骨化厚度进展2例.骨化长度进展2~20 mm,平均(7.74±4.71)mm;骨化厚度进展2~6 mm,平均(2.67±1.51)mm.在术后1~3年内骨化进展速度呈下降趋势,4~6年骨化则有部分加速趋势.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在术后3年内达到最佳值.统计结果 显示颈椎OPLL术后骨化进展与患者年龄、手术方式以及涉及C3OPLL明显相关.结论 颈椎OPLL术后骨化进展有相当的发生率,涉及C3OPLL、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手术、年轻的颈椎OPLL患者其骨化进展率相对较高.在中短期(1~6年)随访时间内,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受骨化进展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 ,已是一个较为成熟和普及的手术治疗方式。我科于 1 998年 3月引进带锁髓内钉(G -K钉 )器材及技术 ,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3 0例 ,随访 6~ 1 5个月 ,骨折均愈合 ,下肢功能及关节活动良好 ,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为男性 ,8例为女性 ,2 4例为车辆致伤 ,6例为重物砸伤。左侧 1 7例 ,右侧 1 3例 ,均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其中 4例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 ,3例合并脑挫裂伤。入院后 2~ 1 2天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6例为动力性交锁 ,2 4例为静力性交锁。 2例闭合交锁 ,其余均开放性交锁。2 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分析与国人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 tudinal ligament,OPLL)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临床收治以及回访收集95例OPLL患者,以骨化类型为参考指标,进行骨化类型与患者年龄、骨化椎节数、椎管占位率、伴胸椎OPLL、伴C3OPLL等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分析,再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其与OPLL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混合型OPLL在伴C3 OPLL、伴胸椎OPLL以及骨化椎节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而连续性OPLL的骨化物厚度及椎管占位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患者年龄与骨化类型、骨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脊柱OPLL化可通过一些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估,如是否伴有C3OPLL、骨化类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诊治方案的决策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5. 38±4. 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 01),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 01)。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P 0. 01),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较术后6个月明显降低(P 0. 01),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0. 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 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57%(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 64%(P 0. 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 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 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 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 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 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