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笔者采用叶下珠治疗本症1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0个月~71岁;病程5~13天。均用叶下珠鲜草100~200g捣烂加红糖,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全部患者均治愈,经治疗2天治愈者9例,3~5天治愈7例。例:张某,男,28岁,1995年8月21日初诊。患者背部左侧起一肿块,大如手掌,有粟粒样脓头,色红微热,肿胀疼痛,伴畏寒、高热、头痛,脉滑数,舌苔薄白,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诊为蜂窝组织炎,予叶下珠外敷,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次日肿消痛止。共敷3日而愈。蜂窝组织炎是化脓性感染沿着皮下或深部的蜂窝组织及结缔组织蔓延的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22.
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  张志泉 《医药导报》1999,18(6):397-397
近年来,我们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氨甲蝶呤,H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现将观察到的副作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8月~1998年8月住院的ALL患儿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均处于完全缓解期(CR)。1.2 化疗方法 15例累计进行30例次HD-MTX化疗[1],剂量为3g/m2,充分水化碱化同时应用VP(长春新碱、泼尼松)、三联鞘内注射(MTX Ara-C Dxm),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HD-MTX结束后12小时开始进行,首剂量为60mg/m2,以后24mg/m2,q12h,共6~8次。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后观察血常规、骨髓象、尿常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3.
肖明  吴凌霞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2):163-167,T032
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在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内的共存。结果显示:在视前区至室间核后大细胞亚核平面的第三脑室室壁均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分布,呈自前向后,由腹侧部渐向背侧部过渡迁移的特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绝大部分为大细胞型标记神经元,胞体呈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与倒置梨形。它们位于脑室管膜内、室管膜下,或距室管膜有一定距离处,但有突起伸至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催产素免疫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基本相似,两者高度共存。催产素/一氧化氮合酶双标神经元,约占阳性细胞总数的90.9%。上述三种阳性触液神经元与邻近核团关系密切,尤其与室旁核之间有很多的阳性纤维互相交错。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三脑室有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并且高度共存,从而建立了催产素的下丘脑-脑脊液-垂体神经体液调节环路的结构基础,对生殖与性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4.
MSCT灌注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并与肿瘤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53例确诊的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进行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27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和VEGF表达值,并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结节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炎性>良性;恶性结节的BF、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与炎性结节间、炎性与良性结节间P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结节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及VEGF与BF、BV及PS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与MTT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评价肺癌血管生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颅脑CTA对于脑血管性疾病已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有着快速、无创、准确等优点。而Gd-DTPA作为一种顺磁性MR对比剂,有着过敏反应极少,肾毒性低,且含金属钆,原子序数比碘高,能产生显著的X线衰减等特点,所以当患者对常规含碘造影剂禁忌时,可考虑用Gd-DTPA作为对比增强剂行脑CTA检查[1-3],本文旨在探讨其技术要点。1材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与一般资料:同济医院2004年9月~2005年1月临床申请头部CTA检查的患者中选择22例进行检查。其中碘过敏试验阳性者5例,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0~76岁,平均51.96岁,体重40~80kg,平均64.23kg。设备与扫描参数: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16 Plus CT机,采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检查步骤:患者空腹,仰卧于扫描床,以听眦线为基线,从颅底到头顶方向行普通轴位平扫,层厚:1~4层5.0mm,5~16层7.5mm,140kV,160mA。其中15名患者经肘正中静脉预注射对比增强剂15ml,流率3.5mlUs,后行同层动态扫描,按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确定延迟扫描时间。余7例无此步骤。注入增强剂Gd-DTPA(50~60ml)(0.3~0.5m...  相似文献   
26.
肠易激综合征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黏液便等症状的转归和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中干预组的腹痛、腹胀、便秘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并与病毒唑进行比较.方法:9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炎琥宁治疗组52例,给予炎琥宁10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天;病毒唑对照组40例,给病毒唑10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天.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症状及体征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28.
付娟  肖明  乔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1):859-861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特定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银川市某企业健康体检中,随机选取MS患者1 000例,其中实验组500例,对照组500例,对实验组采取健康管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方法,共观察2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甘油三脂、血糖、尿酸和血压的改善状况,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血压、尿酸、甘油三脂、血糖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发病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管理更有效地改善MS患者的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MS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肖明  夏启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93-1394
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囊肿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囊肿1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2例,女11例;年龄18~50岁,平均36.4岁。单侧膨出12例,其中左侧9例,右侧3例,双侧膨出1例。13例均有不同程度囊侧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主要症状有腰部及下腹部胀痛,肉眼血尿,反复尿频、尿急。其中2例合并囊内结石。13例患者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术前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0.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性,36岁.因右侧腹部周期性疼痛20余年,加重两个月入院.体检:右下腹触及一个约6 cm×7 cm包块,边缘光滑,活动度差.B超检查:使用日本东芝34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先取俯卧位,常规肾区及耻骨联合上方扫查,左肾大小为12.5 cm×4.5 cm×5.0 cm,位置及形态基本正常,右肾区各切面反复探查,未探及肾及输尿管轮廓,再嘱患者仰卧位,中度充盈膀胱,各切面查见子宫右侧有一约6.0 cm×6.5 cm椭圆形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与子宫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