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中药滴眼液的研发中,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刺激性评价方法体系非常必要。兔眼刺激试验(The Draizetest)作为眼部安全评价标准已逾几十载,缺点较多:评分系统主观性强、动物外推至人种属差异大、实验室间变异性大等。许多实验室在近20年间相继提出了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对体外眼刺激性试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与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甚至夜间猝死等 )关系密切 ,研究睡眠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对理解其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的程度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作者于 1999- 0 2~ 1999-0 5采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2 ] (HRPSA)分析OSAS患者夜间清醒及睡眠时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比较病情严重程度及有效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对确诊为OSAS的患者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 3组 :轻度 (AIH∶5~ 2 0 )、中度 (AHI:2 1~ 5…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于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等4种不同生产类型地区,在墨脱、朗、米林、察隅、波密和工布江达等6个县抽取行政村。各县按人口数确定抽取行政村的数量。每个行政村抽取200人,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调查对象予以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再抽取1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每村抽取20户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1~3 g),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行政村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只或牛5头,检查肝、肺等脏器,记录动物年龄和发现的包囊数量。在检出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行政村的居民居住地周围1 km范围内捕捉各种成年鼠(不少于300只),剖检鼠肝、肺棘球蚴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6个县28个行政村开展调查,B超检查5 016人,检出棘球蚴病病例47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病例42例(占89.36%),多房棘球蚴病病例5例(占10.64%)。6个县均检出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工布江达、察隅、波密等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男、女性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0.78%(17/2 167)和1.05%(30/2 849)。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93岁,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检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16.151,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3,P0.05)。林芝地区只有两种生产类型,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为1.01%(44/4 376),高于农区的检出率(0.47%,3/640)(χ~2=1.733,P0.05)。男性和女性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4.02%(8/199)和3.43%(7/204)。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3.59%(18/501),家犬和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1%(11/343)和4.43%(7/1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05)。察隅县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45%(5/345)。仅1头猪检出棘球蚴感染。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27.40%(385/1 405),不同县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20,P0.05)。结论林芝市6个县均有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分布,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  相似文献   
24.
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65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功率和照射时间的650nm半导体激光辐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测定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在适当的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显著性增强。结论:低强度65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可增强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例寰枢椎不稳标本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采用螺旋CT扫描,通过工作站将扫描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中,利用ANSYS8.0软件建立寰枢椎不稳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模型加载不同边界条件,模拟寰枢椎的不同运动,分析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结果: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应力主要集中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根部。前屈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350×109Pa,前屈角度为0.7°;后伸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427×109Pa,后伸角度为1.2°;侧弯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295×109Pa,侧弯角度为0.3°;旋转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0.635×109Pa,旋转角度为0.8°。结论: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具有良好的术后即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湿热痹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来观察湿热痹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湿热痹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Mtb免疫SD大鼠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通过定期测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足爪肿胀度并评定炎症积分,观察湿热痹颗粒对模型大鼠关节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 湿热痹颗粒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醋酸刺激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所引起的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足爪肿胀程度、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及关节炎症积分(P<0.05或P<0.01).结论 湿热痹颗粒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且以高剂量组为佳.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在7~10d后症状消失,彩色多普勒示血栓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建立消炎灵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适用性方法,并对不同省份3个企业48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结果分析。方法 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1105、1106和1107)进行方法探索研究。结果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需氧菌总数采用供试液稀释法(1∶50,每皿1 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采用常规法计数回收率均能达到0.5~2要求;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和沙门菌采用常规法,阳性菌均能生长良好。结论 统一了消炎灵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适用性方法,且方法可行;48批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29.
2000年5月~2011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861例,9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总管损伤1例,开腹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1例,钛夹脱落1例,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管结扎1例治愈;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6例,其中3例经开腹腹腔引流治愈,3例经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9例随访1~2年,均无胆道狭窄及残留结石。肝外胆管损伤,迷走胆管、副肝管和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LC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与术前ERCP对诊治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于LC术中行胆道造影43例患者与术前行ERCP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阳性率占37.21%,造影不成功2例,占4.65%,无明显造影并发症,术前ERCP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9例,阳性率占30.16%,不成功13例,占20.63%,致术后胆道感染12例,急性胰腺炎9例,占33.33%。结论:术中胆道造影不仅简便,而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明显优于术前ERCP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