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中,腺体周围肌上皮存在,而恶性病变出现浸润时肌上皮消失.因此乳腺肌上皮细胞是否存在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前认为肌动蛋白异构体是乳腺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记物,后又发现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alponin)和平滑肌球蛋白重链(SMM-HC)的特异性优于肌动蛋白异构体,但仍未解决平滑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共同表达的问题.近年来,p63蛋白的应用解决了以上抗体交叉后反应的问题,使得一些构象复杂的乳腺上皮性病变易于诊断.本文应用p63、calponin和SMM-HC 3种抗体联合标记,对4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比较,探讨3种抗体联合应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建祥  黄书亮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26-228,i016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肾细胞癌,目前根据肿瘤细胞胞质的色泽分为3种亚型,其分型和预后有关。肿瘤体小要与肾乳头状腺瘤相鉴别,瘤体较大或高级别时要与肾集合管癌相鉴别。遇到乳头状细胞<50%或无乳头状结构的肾细胞癌,诊断要综合分析此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而不是只强调乳头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827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827例中检出HPV感染者611例,总的HPV感染率为33.44%,其中1种型别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2.44%;1种型别感染中HPV16型为11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24%,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为4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63%;多重HPV感染20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0%;其中多重HPV16型68例,占多重感染的33.83%,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多重HPV11型32例,占多重感染的15.92%。结论 HPV16型、58型1种型别及16型和11型多重型别是感染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性,44岁,发现肛管肿块3个月余.3个月前,患者排便时偶尔发现肛管有一肿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此后该肿块疼痛日渐明显,1周前,患者在外院就诊,拟诊为"肛管脓肿",给予抗炎治疗1周,疗效不佳.1周后,患者来我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门诊就诊,拟诊为:"肛管肿瘤性质待查";"肛管脓肿",于2007年4月28日收入住院治疗.入院后检查: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膀胱结石位4~7点位,齿状线以下见皮肤高突,触之较硬,有压痛,亦有波动感,约2.0 cm×1.5 cm大小,皮肤色较红.患者于入院后1天,在鞍麻下行肛管肿瘤及脓肿切除术,术中见炎性组织包块,质脆.术后切除组织标本送病检.  相似文献   
86.
87.
罗伯逊易位致反复自发流产病人妊娠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对反复自发流产夫妇经染色体检查,19例异常,异常率4.75%。其中罗伯逊易位8例。 8例罗伯逊易位中同源罗伯逊易位染色体2例,非同源6例。按性别父源性3例,母源性5例;年龄26~47岁;流产次数2~8次,平均4.8次。采用录像带图片形象比喻方法介绍遗传学染色体有关知识,认真反复咨询心理疏导指导妊娠过程。结果4例终止妊娠,2例分娩出表型正常子女,2例在妊娠中。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组织芯片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筛选中的价值。方法将22例HNPCC家系中结直肠癌患者和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hMSH2蛋白表达。结果常规免疫组化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68.2%(15/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4例、阴性1例(6.7%),hMSH2全部阳性。组织芯片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77.2%(17/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3例、阴性2例(13.3%);hMSH2全部阳性。应用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方法检测hMSH2其结果一致。对hMLH1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筛选方法,适合于回顾性HNPCC家系筛选。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23种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宫颈上皮细胞标本取自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的2000例已婚女性,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上皮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05例,HPV总感染率为10.25%(205/2000),其中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8.80%(176/2000)。单一型别感染中HPV43型33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65%(33/2000),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2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22/2000)。混合型HPV感染29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45%(29/2000);其中HPV16型混合感染占34.48%(10/29),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43型混合感染占31.03%(9/29)。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7.24%、11.45%和12.96%。结论:HPV43型、58型单一型别及16型和43型的混合型是感染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的主要基因型别,且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基因芯片技术可检测出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的多种HPV基因型,对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及病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乳腺内导管上皮细胞和非导管上皮细胞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发生于乳腺内导管上皮细胞的黏液癌(纯型),大约占乳腺癌的2%[1],较少见。而双侧乳腺先后患导管内乳头状癌(实体型)和黏液癌(纯型),十分少见。我院收治1例双乳腺先后患2种少见乳腺癌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对2种癌的分型、诊断、预后和鉴别诊断探讨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78岁。因左乳腺肿块6月余,伴乳头血性溢液,于2000年7月24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乳内上象限有一肿块,质中,时有胀痛不适,伴有乳头溢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入院后外科检查:双侧乳房肥大,下垂,对称,左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